等烹飪時將適當黃豆碾碎下料,菜肴就有了不一樣的鮮味。
雖然這鮮味比不上真正的味精,用的黃豆也比不上名貴調料,卻是物爾美價廉的土法味精,用來烹飪家常菜很合適。
這就是李笠的秘方,在后世不算得什么,正確的做法是用炒菜鍋油炸黃豆,但是他利用現有炊具進行改良,土法味精的提鮮效果還是可以的。
以上就是兩道菜的做法,李笠已經將其賣給了常來食肆的東主馬青林,所得銅錢用來還自家欠下的高利貸,化解了一場危機。
之后,還剩下一些錢,可以過個好年。
林氏帶著兒子李昕在白石村守家,所以不知道姑婆(婆婆)和小叔子具體是怎么把債還的,只知道小叔子年底放假回家后,做事麻利,很有主見。
如今煮菜講得頭頭是道,讓她聽得入神。
心中只覺奇怪:怎么小叔子一場大病之后,像變了個人似的?
她清清楚楚記得,自己嫁入李家后,李三郎可從沒下廚,畢竟還只是個孩子,可眼下卻知道復雜的菜譜,還說得頭頭是道。
莫非那一場病,讓小叔子得了佛祖指點,領悟了什么?
梁國崇佛,上到天子,下到庶民都信佛,林氏和婆婆吳氏同樣信佛,所以她只能把小叔
子忽然“開竅”歸于佛祖保佑。
也不枉我天天念佛,終于得佛祖顯靈,保佑一家人過上好日子
林氏如是想,多年來的郁結一掃而空。
她臨盆時難產,差點就一尸兩命,虧得穩婆有經驗,最后母子好歹熬過來,但她也傷了元氣、落下病根。
禍不單行,兒子還在襁褓,舅公(公公)和良人死于兵亂,李家家境急轉直下,年紀輕輕的林氏守了寡。
這年頭,寡婦改嫁很尋常,沒人會指責什么,林氏娘家人想讓她改嫁,她卻想留在李家撫養兒子。
加上臨盆時落下病根,穩婆說她可能再無法生育,所以娘家人也不強求,畢竟無法生育的女子想要嫁個好夫家是很難的。
李家家境不錯(相對而言),有魚池,林氏有兩個小叔子,熬過幾年,就好了。
然而,接連的變故,讓李家家境繼續跌落。
以至于家里負債累累,連賴以為生的魚塘都要被債主收走。
眼見著日子越過越艱難,回娘家不受待見,想帶著兒子改嫁也嫁不了,林氏心中抑郁,幾乎沒多少笑容。
即便有,也是強顏歡笑。
如今好了,債還了,小叔子忽然能干起來,行事很有主見,這讓林氏松了口氣。
加上朝廷前不久昭告天下,讓各地官府酌情放免服役女丁,婆婆吳氏得脫吏役,回家主持家務,林氏肩上的擔子瞬間輕了許多。
最艱難的時候終于熬過去了,日子,一定會越過越好的。
林氏正憧憬間,粉蒸魚已經做好,蒸籠散發出淡淡香味,讓人聞了食欲大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