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然外面傳來喊聲,喊的是李笠的小名“寸鯇”,李笠讓嫂子收尾,轉出去一看,卻是武祥和梁森來了。
兩人各自拎著幾條大魚,笑瞇瞇的走進院子里,和正在收拾院子的吳氏打招呼。
見著李笠出來,兩人拎著魚沖過來道謝。
謝的是什么?謝的是每人三千文。
那日李笠還債之后,神秘兮兮的跟兩個伙伴說有驚喜,待得放假回村,就在昨日,給武祥和梁森各自送了沉甸甸的三千文錢。
李笠有計劃,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,就當自己是在創業,而跟著他一起創業的“老員工”可不能虧待。
如今新年將至,給老員工發年終獎不是應該的么?
武祥和梁森當然不知道什么“年終獎”的說法,但沉甸甸的銅錢,著實嚇人。
三千文,至少三十六七斤的分量,這筆錢的數目,好像比他們自家的積蓄還要多。
兩個少年當時就嚇蒙了,硬是不要,還是李笠“恐嚇”了許久,才傻笑著帶錢回家。
現在,武祥和梁森以牙還牙,把沉甸甸的大魚掛到李笠肩上,三人打鬧起來。
一如往日三人在村頭村尾嬉戲那般。
梁森捏著李笠的面頰,武祥扯著李笠的頭發,而李笠一手掐著梁森的腰間肉,一腳踩著武祥的腳。
他在和伙伴較勁的同時,滿不在乎的說:“謝什么謝嘛,打小起的交情,前些日子你們跟著我奔波,多辛苦,我怎么能虧待自己的好兄弟?”
武祥和梁森沒見過世面,不善言辭,只是用熟悉的方式,表達對李三郎的謝意。
“寸鯇,過完年,我們還跟著你做事,一起捕魚!”
梁森激動的說,武祥不住點頭,李笠也很高興:“好!我們一起努力,一起發財,將來住大宅子,有許多田產!”
李笠小名“寸鯇”,指的是一寸長的鯇魚(草魚)苗,武祥小名“黃團”,團即“團魚”,也就是鱉。
梁森小名“灰鴨”,當然就是灰色的鴨子。
三人小名包含著濃郁漁家氣息,自幼一起長大,終于在十三、四歲年紀,有了不同以往的志向。
嬉戲打鬧的三人,讓小院充滿了活力。
李笠下定決心,接下來抓緊時間掙錢,帶著小伙伴一起發財致富,然后置辦田產、招募人手,想辦法改變社會地位。
有了錢,就可以結交人脈、找靠山,壯大自己的實力。
這就是當務之急,是他最該做的事。
在院子一角做事的吳氏,看著幺子和伙伴嬉鬧,看著笑盈盈的守寡兒媳,還有跟著湊熱鬧的小孫子,同樣開心的笑起來。
兒子有本事了,家里有希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