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魚上鉤,不能急著收線,先得“溜魚”,把大魚的力氣消耗大半,才能給予“致命一擊”。
李笠當然知道怎么溜魚,他有備而來,只要魚兒上鉤,就不會讓其脫鉤。
他連續幾日在這里放餌,吸引魚兒聚集,即俗稱的“做窩”,為了不驚動此時聚集在這片水域的魚兒,必須速戰速決。
不斷收線、放線,不斷揚竿,扯著那掙扎的魚兒在水面走之字形,卻又不斷讓魚兒往漁船這邊過來。
須臾,魚兒被李笠“遛”到船邊,武祥按著李笠事前吩咐,不等魚兒出水,將抄網直接往水里抄。
抄出一條碩大的花鰱,放到船艙里一看,至少有七八斤重。
花鰱的魚頭很大,大到占了身體的三分之一尺寸,武祥目瞪口呆的看著這“大頭魚”,那“大頭魚”也瞪著眼睛,看著眼前這個少年,眼中俱是絕望。
“愣著作甚,趕緊把魚收了!”李笠低聲說著,上前取鉤,他要趁著水面下聚集的魚兒還沒有被嚇走,多釣幾尾。
武祥高興地不住點頭,將花鰱放入魚簍。
按說水下有魚群,應該撒網,但是他兩個只能撒手拋網,很難網住大魚。
武祥聽李笠說過,初春水溫還不是很高,所以本來是在水面附近活動的鰱魚,這個時候基本在中層待著,水面一有動靜,就往深水區鉆。
手拋網入水的動靜足以驚嚇鰱魚,而手拋網的下沉速度遠沒有鰱魚往下游的速度快,所以,這個時候用釣竿釣,收獲反倒會更大。
但也只有李笠才能做到“穩釣鰱魚”。
想到這里,武祥滿是崇拜的看向李笠。
李笠知道如何制作吸引鰱魚的餌料,所以能夠聚魚。
李笠又知道制作‘專用釣具’讓鰱魚咬鉤,這釣具外形像小竹籠,茶杯大小,名為‘籠鉤’,專門釣鰱魚,如今魚聚集起來了,一釣一個準。
武祥是真的佩服發小,只覺對方沒有做不到的事情,人又大方,說一起發財,就是一起發財。
李笠見小伙伴滿臉崇敬的看著自己,笑道:“看什么呢,改日我教你釣鰱魚,到時候,輪到你來揚竿了。”
武祥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:“那如何使得,這是你的秘訣呀。”
“你我兄弟,說好的一起發財,我如何會食言?一起努力,將來住大宅子,買許多田產!”李笠依舊笑吟吟,武祥用力點頭:“嗯!”
李笠又說:“放心,同樣是打漁,我有辦法多賺錢,一日賺往日一個月的錢,就不用那么累。”
李笠說的是真心話,也有底氣,譬如現在,他就是努力多賺錢。
別人釣不了的鰱魚,他能高效率釣起來,這就是商機。
他知道如何專釣鰱魚,又有實際操作經驗,這都是那一世從釣友處學來的技術。
所以有信心靠釣鰱魚賺錢,降低勞動強度。
僅就目前而言,他和武祥兩個人的小團隊,用專釣鰱魚的釣具釣魚,效率比網捕高很多。
而釣上來的大鰱魚,現在可以賣出好價錢,比撒網捕魚劃算多了。
換餌完畢,李笠揚竿放線,信心滿滿的對武祥說:“咱們努力些,過幾日,我請你吃雞,一人一只雞喲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