碼頭向來人氣旺盛,這樣的地方也是商家必爭之地,因為人氣意味著商機,所以鄱陽城南碼頭岸上街道兩側聚集著許多邸店、逆旅(旅店)、食肆、茶肆、酒肆。
大家做的都是過路客的生意,邸店、逆旅提供住宿、貨物寄存以及貨物代售服務,食肆、茶肆、酒肆提供飲食。
各店鋪里或者街邊又有藝人表演雜戲,以此取悅觀眾的同時獲取收入來養家糊口。
所以,鄱陽城南碼頭一直都很熱鬧,而各商家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,大家都使出渾身解數來拉攏客人。
口舌伶俐的伙計們在自家店鋪門前不住吆喝,只要有機會便熱情搭訕過往行人,街道上吆喝聲此起彼伏,讓大家聽著聽著都習以為常。
許多沒有本錢開店的人,也在街邊擺起食攤,出售廉價的飲食,為那些囊中羞澀的旅人和過往行人提供一日兩餐。
街上人群之中,幾個皂衣吏員離開碼頭,向城門走去,走著走著,停下腳步。
在他們面前不遠處,有人在路邊一食攤前排起長隊,其中多為少年,看樣子是排隊購買那食攤的食物。
食攤上豎著一個招幌,其上畫著個大鯰魚。
那鯰魚的圖案極其夸張,嘴巴很大,咬著竹筒。
所以看上去就是大鯰魚咬竹筒的圖案,讓人印象深刻。
吏員之中,公干歸來的吳吏曹,目光落在隊伍前列、正站在食攤前的一個背影。
那背影他認得,正是魚梁吏李笠。
年前的“魚腹藏書”事件,嚇得吳吏曹不輕,所以他一見李笠就來氣,眼下見著李笠排隊買小食,氣不打一處來。
如此悠閑,居然還有閑錢買小食!
吳吏曹知道李笠如今專給鄱陽內史之子柳偃捕捉鰱魚,不需要承擔每月魚獲定額,說實話他很不爽這小子如此愜意,所以緩緩向前走去。
要借機罵幾句。
李笠轉身離開食攤,一邊走,一邊自言自語著:“好吃,真好吃,得多買些....”
跟在旁邊的武祥,有些尷尬的看看左右。
他也學著李笠說話,但說話的音調有些怪,明顯的底氣不足,仿佛做賊心虛。
當然心虛,武祥從沒見過如此不要臉的“自賣自夸”。
李笠見有人走過來,用手肘捅了捅武祥,然后一臉陶醉的繼續喃喃:“好吃,真好吃,得多買些...”
從身邊經過的路人,聽得這么一說,不由看向李笠手里拿著的竹筒,隨后看向食攤,看著食攤前排起的長隊。
那人來了興趣,問李笠:“小兄弟,你買的是什么?”
李笠回答:“吃的,竹筒飯,竹筒魚飯,可好吃了。”
那人見李笠一臉笑瞇瞇的樣子,看看他手中的竹筒,愈發感興趣:“竹筒飯?沒聽說過呀?”
李笠趕緊鼓吹:“對,就這一家有賣,別處買不到的。”
那人聽了,趕緊去排隊,武祥在一旁,見李笠又招攬到一個生意,真是佩服得緊。
李笠為了給大鯰彭的食攤招攬生意,想了個主意,那就是讓人假扮顧客,在食攤排隊買竹筒飯,營造出生意興隆的樣子。
那么,過往行人見了,肯定就會起興趣。
假扮顧客買東西、營造人氣,這樣的假顧客被李笠命名為‘托兒’,而為了省錢,李笠拉著武祥一起‘做托’,向旁人‘宣傳’,以便快速為食攤聚攏人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