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,鄱陽市集,一處邸店前聚滿了人,大伙看著店伙計向他們展示店里的新品:平鏡。
小小銅鏡,當然不方便掛起來展示給那么多人看,店伙計在門邊掛起幾幅白布,上面繪著鏡背紋路的圖樣。
各圖樣有磨盤那么大,方便大伙觀看。
唐家鏡店的伙計馬慶,如今混在人群之中,抬頭看著這“杜娘鏡店”的新品圖樣,臉上滿是驚疑不定。
圖樣有四,各配文字,是為“年年有余”、“歲歲平安”、“吉祥如意”、“前程似錦”。
其中,“吉祥如意”這詞,馬慶沒聽說過,而這四個詞語對應的鏡背圖案,則是魚、裂紋、雞、錢幣。
“年年有余”,以魚對應諧音余,圖案是一對黑白魚圍繞鏡鈕在游動,雙魚位置對稱,搖頭擺尾,又有荷花紋裝飾,看上去栩栩如生。
魚是鯉魚,黑白魚代表著陰陽,即為陰陽調和,對應男女,就是夫婦和諧。
店伙計在給大伙講解:“年年有魚,就是年年有余,年年有余財,夫婦和美,這不是好兆頭么?”
圍觀的人們聽了講解,多不以為然:說是這么說,但圖樣是圖樣,實物有沒有那么漂亮,得親眼看看再說。
于是,伙計們向大伙展示銅鏡實物,要看的人,必須排隊,馬慶也排了隊。
四種銅鏡,排起四個隊伍,馬慶聽得前面柜臺處傳出的驚嘆聲,心中愈發疑惑:這銅鏡不過紋路有些新意,至于這么大呼小叫的么?
等他來到柜臺前,卻見伙計笑瞇瞇的遞來一枚“年年有余”鏡,他拿在手中仔細一看,愣住了。
這是一枚尺寸尋常的銅鏡,鏡面光亮,背面是花紋,紋路內凹但很細、很淺,為陰紋,然后填上顏料。
正如白布上展示的圖樣那般,鏡背的花紋,確實是一對黑白鯉魚,以及荷花圖樣,無論是魚還是荷花,紋路清晰,十分細致。
仔細一看,圖案不是畫上去的,更像是嵌進去的。
馬慶仔細摸了摸,越摸心就跳得越快。
他當然知道制鏡工藝,今日奉了東主之命過來‘查探敵情’,看看這‘杜娘鏡店’出的‘平鏡’,到底有什么奇特之處。
鏡面邊緣為灰黑色,其余部分如尋常銅鏡一般,為灰白色,已經上了鏡藥‘開光’。
尋常銅鏡后背的花紋,一般是陽紋(凸起),有時是陰紋(內凹),一般是范鑄時就有的,或者是刻出凹槽(凹線),然后填顏料,得出圖案。
因為陽紋圖案看起來清晰、養眼,且制范方便、所以銅鏡花紋多為陽紋,現在,“杜娘鏡店”推出的新鏡,用的淺陰紋,勉強能說“平”。
看樣子,是澆鑄出‘素鏡’,然后在平滑的鏡背刻出淺淺的紋路,然后再填涂料,凸顯紋路為圖案,但如此一來,成本必然大幅增加。
馬慶開口問價:“請問,這‘年年有余’鏡,多少錢一枚?”
負責介紹的伙計笑瞇瞇的說:“一千文一枚。”
一枚素鏡都要賣一千五六百文,結果這有花紋的鏡子只賣一千文,馬慶驚嘆一聲:“什么?”
手一下沒拿穩,那銅鏡“啪”的一聲掉在地上,馬慶嚇得面如白紙:他一個月工錢也就七八百文,這下完了!
后面排隊看鏡的人,被這動靜吸引了目光,大伙只道如今這年輕人失手打壞店家的銅鏡,怕是要賠錢了。
“客人莫要驚慌,本店新鏡可不怕摔。”伙計說完,彎腰去撿那完好的銅鏡,向馬慶和旁人展示過后,把手掌一翻,讓銅鏡再次跌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