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十一郎聽得高興,見李笠眼巴巴的看著案上食物,便大方的把食物推過去:“吶,你趕緊吃,吃飽了,我們去釣魚。”
李笠道了聲謝,拿起一個炊餅就往嘴里放,吃了幾口,故作糊涂的問:“郎君為何要去釣魚?”
蕭十一郎撓撓頭:“不去釣魚的話,我們做什么?出去玩耍?”
“小人以為,應該讀書、練字,然后練射箭。”
“啊?射箭?”
蕭十一郎面露難色,一旁的蔡平聞言也擔心起來:外甥最怕也最不愿練射箭,練了許多年,一點進步也沒有。
李笠笑道:“郎君,小人以為,射箭最合適郎君了...”
既然小胖子要‘改過自新’,李笠出的主意,就是在三個方面著手‘改’:第一,讀書寫字;第二,鍛煉身體、增強身體素質;第三,練一門有用的技藝。
讀書寫字,這是必須的,首先皇族蘭陵蕭氏就強調“文”,小胖子在“文”有進步,不就說明了“改過自新”的決心?
其次,鍛煉身體,日后和兄弟們打架斗毆不會吃虧,打不過還能跑,至于誰對誰錯無所謂,反正沒被打得哇哇大哭,那就是勝利。
而技藝,射箭可比表演要正經,而且也是凸顯‘改過自新’的一個極好方式,再說對于貴族子弟而言,射箭也是很重要的技能。
李笠決定,自己既然要幫忙,那就幫后兩項,尤其是射箭。
他不會射箭,但通過向蔡平了解,知道蕭十一郎其實已經有了底子,卻因為不愿吃苦,所以進步不大。
那么,只要他對癥下藥,幫助對方克服畏難情緒,短時間內,必然能明顯提升射箭水準。
射箭是一項很重要的社交技藝,只要練好了,完全可以堂堂正正把其他兄弟比過去,不怕有誰不服。
這就是蕭十一郎一直想要做到,卻因為偷懶而做不到的事情。
“郎君,射箭的規則很簡單,中或不中,只看結果,由不得旁人顛倒黑白。”
“郎君若要向大王證明自己有本事,把箭射好就是最好的辦法,平日里和兄弟們比射箭,堂堂正正贏對方,若是和別家子弟比射箭,贏了,那就是為大王爭光。”
這道理,蕭十一郎必然聽了無數遍,李笠知道自己再多說,用處也不大,但他可以另辟蹊徑,試著為這小子克服對射箭的畏難情緒。
他請侍衛拿來一張弓,一支箭,拿在手中,擺出彎弓搭箭的姿勢,問蕭十一郎:“郎君,小人不會射箭,有一問,請郎君解答。”
蕭十一郎見李笠不會射箭,而自己會,來了精神,問:“你有何不懂?我來教你。”
彎弓搭箭的李笠,先動了動弓,又動了動箭,發問:
“這弓弦回彈的方向,是對著正面的弓把中線而去,但是箭的前端斜搭在弓把一側,箭的指向和弓弦回彈的方向有偏差,請問...”
“明明射出去的箭,應該是往箭桿所指方向飛,怎么就能射中正面的箭靶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