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東王府,王氏看著兒子蕭方諸用餐,小家伙以紅鲊送飯,吃得很香。
見著兒子吃飯吃得香,王氏很欣慰,兒子向來挑食,喜歡吃的就拼命吃,不喜歡吃的就一點也不碰,讓她頭疼不已。
一旁,陪著說話的王琳,見外甥吃得香,也很高興,向姊姊介紹起來:“這個紅鲊,是我鄱陽朋友做的,確實不錯。”
王氏聽過弟弟提起鄱陽的朋友,便問:“鄱陽的朋友?是那位李三郎么?”
“是,其實這是李三郎和朋友一起開的作場所制,當然,東主是他的朋友,姓彭,就是大鯰彭的東主。”
“大鯰彭!是那個有好吃三文魚、五文魚的大鯰彭么?”蕭方諸聞言插話,王琳點點頭,王氏趕緊制止:“食而不語。”
蕭方諸趕緊收聲,繼續吃紅鲊,王氏聽了弟弟的話,很好奇:“那位李三郎,好像很有本事?”
“是的,他家境不好,卻很有本事,如今辦了作場做魚鉤賣,又買帆船捕魚,很能干。”
“那,徐參軍有沒有再提,讓他到王府陪伴世子?”
王琳搖搖頭:“他已經在少府寺任職了。”
“這樣啊...”王氏不再問,畢竟這也只是隨口問問,她知道弟弟和鄱陽的李三郎有交往,所以才順便打聽一下。
王琳看著外甥,問姊姊:“不過,這紅鲊確實不錯,姊姊喜歡吃么?”
“還是可以的,很開胃,當然,比不上山珍海味。”
王琳贊同:“確實,就是家常菜的水準,不過正是因為開胃,且風味獨特,所以,范鄱陽才會把紅鲊當做禮物,送給大王。”
王氏知道這件事,鄱陽內史范胥,曾任湘東王府諮議參軍,和湘東王關系不錯,于是不久前,送了幾罐鄱陽出產的紅鲊。
兒子很喜歡吃,不過王琳近日又送來幾罐。
“我還聽說,范鄱陽又送了些紅鲊去建康,送給宣城王。”王琳說完,幫姊姊斟茶,坐回去,繼續說:
“看來,這紅鲊會很受歡迎,若姊姊想吃,我這里往后都會有。”
“都有?莫非是李三郎送來的。”
“正是。”王琳說完,看著外甥:“明日,阿舅再帶幾罐來,好不好?”
小家伙點點頭:“好!”
王氏看著王琳,想問些什么,但還是沒開口。
一家人都在努力,她和妹妹一起侍奉大王,是為了家里,兄弟為湘東王府效命,也是為了家里。
王琳在外結交許多江湖朋友,由此招來不少非議,王氏知道弟弟不容易,一是性格使然,二也是為了家里。
王家原本不過是會稽兵家,地位低下,家境拮據。
還好,她長得如花似玉,得大王看中,才讓王家有了轉機,脫了兵籍。
父親得任湘東王國常侍,兄弟們也有了入仕的機會,但這樣的地位,很容易丟掉。
所以為了多一份保障,王氏同樣貌美如花的妹妹,也成了大王的女人。
王家的一切,全都建立在大王對她姊妹的寵愛上,那么為了自己、為了家里,她和妹妹要努力,兄弟們也在努力。
這樣的努力,需要花錢,花很多錢。
她和妹妹在王府,需要經常花錢施恩,不求一呼百應,只求侍女、僮仆們不要幫倒忙,甚至成為王妃的耳目,通風報信。
兄弟們在外,也要結交人脈,免不了各種應酬,免不了吃喝玩樂,這也要花錢。
豢養部曲、家仆,同樣要花錢。
弟弟那么多江湖朋友,迎來送往的,免不了開銷,也要花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