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笠聞言追問:“韋使君?莫非出身京兆韋氏?”
“是的,韋使君...”那稅吏說著說著,聲音變小:“我聽說,是因為得罪了天子,被打發到衡州吸瘴氣的。”
衡州,位于嶺表(嶺南)北部,是往來江州、嶺表的門戶,位置十分重要。
一旦嶺表的地方大員要割據,首要之務就得控制衡州,把“大門”關上,而朝廷要平叛,也得先拿下這個門戶。
不過李笠關心的是“得罪了天子”,打聽起來。
稅吏回答:“我也是聽人說的,聽說,先前陛下忽然病重,不省人事,太子及以下在京的宗室子弟全都入宮侍疾。”
“而這位韋使君,為東宮領直,是太子的心腹,入宮時,許多人都在傳陛下大行,他便問宮人為何不為喪禮做準備。”
“結果,陛下醒了,聽人說起這件事,氣得喲...便把韋使君趕出京城,到衡州做刺史,我聽人說,韋使君離京時,太子還親自相送。”
李笠聽到這里,意識到皇帝和太子之間的暗斗好像很激烈,太子的班底,好像盼著皇帝快點完蛋,但是老皇帝命硬,偏不死。
“陛下有驚無險,大概是感念佛祖保佑,三月初,大赦天下,到同泰寺出家。”稅吏感慨著。
“不過,我又聽說,大臣們花了許多錢,把陛下贖回來,這是不久之前的事。”
“而且還要改元了,公文已經送抵郡廨,據說新年號是中大同,所以,今年不是大同十二年,而是中大同元年。”
李笠聽了覺得奇怪,如今是四月,改元不是一月時改么?
而且老皇帝又出家了?
不過想想,大概是重病之下撿了一條命回來,感激佛祖保佑,必然要去佛寺還愿,畢竟老皇帝信佛。
生病期間,得知太子的人盼著自己死,想來太子內心也是這么想的,老皇帝大概心中難受,因此憤而出家,倒也情有可原。
反正之前就出過家,然后大臣們花錢贖回來,再來一次,熟門熟路。
順便敲打一下太子,也是理所當然。
李笠感慨著,忽然靈光一現:老皇帝八十多歲了,在后世也是高齡老人,之前突然犯病,甚至不省人事,莫不是油盡燈枯?
雖然挺過來了,下一次呢?
萬一是回光返照,那么...
老皇帝若走了,局面可就維持不下去了。
弊病叢生的梁國,隨時可能因為某個原因,轟然垮塌,已經不是保住某個人,或者殺掉某個人,可以救過來的。
李笠決定加大‘備戰力度’,對那做“中介”的稅吏說:“我想多買些馬,只要過得去即可,價錢好說,勞煩老兄多介紹介紹,我定有重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