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過有些擔心,因為他已經知道侯景叛軍攻入建康了:“那我們把東冶這么多箭鏃、箭桿、箭羽運走,官軍守臺城,會不會缺箭?”
“武郎大可放心,逆賊來得太快,東冶沒法把這些材料在短時間內制作成箭矢、弓,臺城武庫里,又有大量庫存,不會缺弓箭的。”
賈成說完,指著庫房里堆積如山的箱子和各類物資,笑道:“勤王軍肯定會來建康,臺城守軍,只需守兩三個月,想來就能解圍了。”
“消滅叛軍就靠勤王軍,不需要臺城守軍動手。”
“臺城武庫的儲備,譬如箭矢,足夠撐上數月,不缺這些半成品,若臺城守不住,不是武備的問題,是人的問題。”
“所以李郎覺得,與其讓這些物資落入逆賊之手,或者一把火燒掉,還不如運回來。”
武祥當然知道李笠的計劃,如今計劃成功實施,賈成、黃?各走水路、陸路,把大量物資和馬匹帶回來,可以說發了不得了的大財。
如今入庫的物資,除了這些,還有許多鋼條、鋼塊、硫磺等物資,都是在鄱陽無法買到或者無法大量收購的玩意。
原本就練起來的隊伍,有了這些軍需物資,保衛鄉里的底氣十足,甚至,甚至還可以....
武祥只覺得有些激動,而賈成說起這次計劃的實施過程,依舊兩眼放光:
“李郎的‘借腹生子’,果然了得,我們用東冶的勞力、場地、石炭來煉鋼、煉鐵,半年來,煉出的鋼和精鐵,數量可不少。”
“然后渾水摸魚,將刀條等大量半成品的鋼、鐵物件,運回鄱陽,這可是花小錢,占大便宜!”
賈成沒有細說如何渾水摸魚,但作為‘經辦人’,通曉所有手段,且多虧了張鋌的幫助,所以行事十分便利。
張鋌熟悉各省、部公文的全套流轉過程,所以偽造出以假亂真的公文,分批將東冶庫存物資外調。
又賄賂東冶吏員,將庫存物資蠶食,化整為零外運;收買庫吏,今日拿一點,明日拿一點,螞蟻搬家。
而東冶就在秦淮河邊上,水運方便得很。
最后,叛軍攻入建康外城時,少府寺派人到東冶放了一把火,以防庫存資敵,于是,所有的痕跡都在大火中消失了。
賈成總結:“這件事只要保密,就能悶聲發大財,反正叛軍攻入建康外城,到處一片混亂,誰還管得這么多?事后朝廷再想追查,也毫無頭緒。”
武祥一邊聽一邊點頭,李笠這個極其大膽的計劃,現在已經成功,但回想起來依舊讓他激動不已。
能跟著如此有本事的“當家”闖蕩,毫無疑問,將來他們大伙都會有一場富貴的。
只是武祥對當前時局有些看不清。
“賈郎,你覺得,朝廷能剿滅叛軍么?”
“我不知道,按說應該可以,可是...可是叛軍居然能攻入建康外城,唉....”賈成說著說著,嘆了口氣。
“李郎說了,侯景當年坐鎮河南,擁兵十余萬,尚且無法渡淮,如今以不到一千殘兵,裹挾壽陽百姓從軍,然后就能在一兩個月內攻到建康...”
“你知道么,有傳言說,說侯景渡江之所以那么快,是因為南岸采石守將嚇得帶兵跑了,采石一個兵都沒有!”
武祥聽到這里,有些不敢相信:“朝廷是怎么回事?如此要地,居然讓個膽小鬼守?”
賈成苦笑著:“誰知道呢?反正叛軍如今就把臺城圍了,李郎說,朝廷如此表現,恐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叛軍可能沒這么容易剿滅,至于那些勤王軍...”
“他們是來勤王的,還是來渾水摸魚的,這可兩說,所以,李郎不顧危險,也要留在建康。”
“他說了,要親眼看看,這些來勤王的忠臣良將、孝子賢孫,到底能不能給臺城解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