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,入宮面君、稟報東冶事宜的李笠,被皇帝特意單獨召見,因為他交上去的資料,畫了“餅狀圖”這種統計數據表達方式,所以需要本人進行講解。
此刻,眼圈發暗的蕭綱拿著“數據匯總”,問:“這餅狀圖...朕從未見過,東冶從何處學來?”
東冶,指代李笠,因為李笠是東冶令,李笠隨后回答:
“陛下,這圖是下官自己琢磨出來的,按照百分比,將各種數據以圖形表示出來,很直觀,可以看出各項數據的占比。”
蕭綱不太清楚何為‘百分比’,放下資料:“那么,東冶如今已經恢復了六成的...生產能力,到明年一月,就能恢復到之前那樣?”
“是,前提是按照下官擬定的重建計劃,分批次招工、重建...”
蕭綱看著信心滿滿的李笠,欲言又止,想起父親那時說的話。
或許,李笠真是個人才?
可國家大事,這個未經歷練的年輕人又如何能有真知灼見?
時局紛亂,讓繼位的蕭綱焦頭爛額,淮南搖搖欲墜,侯景盤踞廣陵,上游荊襄之地又生事端。
湘東王與河東王、岳陽王兄弟劍拔弩張,他想要解決,卻想不出好辦法。
所以,蕭綱已經快到病急亂投醫的地步,現在想起父親所說,而李笠就在眼前,覺得不如問問,或許對方能有辦法。
不過對方只是個小官,問國家方略肯定不合適。
李笠見這位欲言又止的模樣,琢磨著莫非是想“病急亂投醫”,來個問策。
又見這位一副睡眠不足的模樣,李笠判斷天子是為局勢弄得焦頭爛額,其實他有想法,有計策,或許可以化解危局。
但是,他沒資格給天子出主意,朝堂諸公也不會容忍區區小官參與議論國家大事。
然而,如今就有一個“拉項目”的絕佳機遇,不抓住的話,下次就不會有了。
李笠正在糾結,卻聽天子問:
“侯景逆賊占據廣陵,隨時能再次威脅建康,朕打算秋后派兵收復廣陵,廣陵是座堅城,東冶可做好攻城準備了?”
“回陛下,下官的材官營已做好準備,只是....”
李笠見皇帝好像有些想問又不好開口的樣子,便找個“攻打廣陵”的話題起個頭,莫非...
他覺得還是要爭取一下,為自己爭取機會:“只是下官覺得,與其攻打廣陵,不如攻打壽陽。”
“嗯?此話怎講?”蕭綱有些好奇。
“陛下恕罪,下官斗膽,對時局說一些看法。”
“但說無妨。”
“是,陛下,可知如今東魏正在和西魏交戰?”
“他們不是一直都在打么?”
“如陛下所言,確實如此,不過眼下兩國為了一座城,正在較勁,那就是河南西部的潁川。”
李笠請求紙、筆,在紙上畫示意圖,給皇帝講解當前“國際形勢”。
他在紙上畫了兩個相交的圓,左圓為西魏的山南地區(襄州漢水河段以北地區),右圓為東魏河南地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