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便是久經戰陣的柳仲禮,也許熟悉常見的攻城方法,但在他的工程技術面前,就只能瞠目結舌。
李笠向皇帝行禮,然后開門見山:“壽陽在淮水南岸、淝水西濱,歷來攻城,多用水攻,譬如在淝水筑壩,蓄水灌城。”
裴之高和壽陽城很有“緣分”,當年參與了收復壽陽的戰事,現在聽李笠這么一說,點點頭,其他人則不置可否。
李笠繼續說:“但是,水攻耗時頗長,筑壩需要時間,蓄水需要時間,將城池泡了之后,還得等城里糧食發霉,守軍疲敝,方可攻破。”
“而且,水攻壽陽,城墻被泡軟,極易坍塌,那么,官軍入城后,還得拆墻、筑墻,工程浩大,耗時頗長,若下雨,工期延誤,一旦北虜來攻,很難守住。”
“所以,我軍既要速破壽陽,又要盡可能保證壽陽城墻完好,以便抵御北虜反撲...”
“那么,下官所獻攻城法,可兼顧兩者需求...”
“首先,下官先解釋一個詞,那就是重心...”
。。。。。。
夏日炎炎,人即便光著膀子也覺得熱,然而壽陽守軍將士卻身著鎧甲,頂著烈日守在城頭,應對兵臨城下的梁軍。
南邊曠野里,老將軍裴之高看著眼前這熟悉的城池,百感交集。
天子決定,先取壽陽、鐘離,趕走淮南魏軍(東魏軍),再對侯景關門打狗,他隨軍出征,來攻壽陽。
而壽陽,對他乃至裴氏來說,是很特別的地方。
蕭齊末年,齊帝暴虐,刺史裴叔業據壽陽北投魏國,從此,壽陽為魏國所有。
聚居壽陽的河東裴氏子弟入魏,但也有少數人逃回南方,裴之高兄弟及叔叔裴邃便是這“少數人”之一。
齊梁換代,裴邃鎮守合肥,多次進攻壽陽,裴之高參與作戰,卻一直攻不下這座城。
后來,官軍拔除壽陽周邊小城、營壘,擊敗援軍,最后集中兵力攻打壽陽,城沒打下來,叔叔卻病死在軍中。
同為淮南豪族(寓居)出身的夏侯夔接任主帥,裴之高繼續隨軍攻打壽陽,花了好大力氣才拿下這座城,可謂得來不易。
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。
結果,得來不易的壽陽,丟起來卻輕而易舉,如今他一把年紀,又要攻壽陽,看著子侄在身邊效力,不由得想起當年。
當年,裴家叔侄為了攻打壽陽浴血奮戰,如今,又一撥裴家叔侄還在為攻打壽陽,要浴血奮戰。
這四十多年來,三代裴家人都在打壽陽,唉....
呼喊聲,將裴之高的思緒拉回現實,他看著城外曠野里,正在“施工”的材官營兵,頗為期盼。
天子以鄱陽王為主帥,率軍收復壽陽、鐘離,驅趕淮南魏軍,現在先攻打壽陽。
此次負責攻城的將領,是那半日破東府城的“李監作”,如今時隔數月,“李監作”已是“李材官”,裴之高很想知道,這位年輕人要用什么辦法攻破壽陽城。
先前侯景在壽陽起事,率兵出擊后,留人守城。
后來,坐鎮合肥的鄱陽王蕭范派兵攻打壽陽,破了外城,內城無法攻破,只能撤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