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,私第,李笠正和張鋌商議,張鋌對李笠所獻‘以毒攻毒’之策十分贊同,但卻對李笠所冒風險十分擔心。
他說:“時局動蕩,荊州要地,恐怕湘東王不舍得離開,結果這么一安排,離任回京,恐怕會有怨氣呀。”
李笠不然以為然:“張兄多慮了,我向陛下獻策,旁無第三者,而且陛下絕不會讓別人知道,這主意是我出的,所以,湘東王還能怨誰?”
“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...”
“那又如何呢?但凡做事,就會有風險,而且我又不是專門針對湘東王,再說,新君繼位,能夠回朝輔助、擔當重任,難道湘東王不想要這種機會?”
這話說得有道理,但張鋌還是擔心:“荊州刺史一職,湘東王和邵陵王能夠平安交接么?萬一出了大事....”
“所以我請天子三思,具體怎么防止出現意外,這不該難住天子,還有那么多重臣可以咨詢,不需要我來出主意,而且我也沒那資格。”
李笠說完,指著紙上臨時畫出來的地圖:“侯景拖不起,拖得越久,勝算越小,所以他必然要想盡辦法引建康諸軍出擊,然后擊敗,最后再猛攻建康。”
“朝廷最穩妥的應對,就是不要出擊,等聚集了更多的兵力,再步步為營,將侯景逼到墻角。”
“然而,三吳很重要,若朝廷不發一兵,也不好看,各地郡縣極易被叛軍逐個擊破,所以,必要的動作還得有。”
“至少,要有一支軍隊東出,在建康門戶句容附近駐扎,一來做出增援的態度,而來掣肘叛軍,讓他們以為,官軍主力即將出擊。”
“具體該怎么做,當然是天子來做決定,我呢,就是出主意,畢竟人微言輕,沒資格參與決策。”
張鋌見李笠考慮周到,沒什么好說的。
李笠先回建康,材官營稍后啟程,張鋌擔心李笠為了獲得天子信任、亂出主意闖禍而不知,便也先行一步,趕到建康。
現在,李笠辦事滴水不漏,張鋌就放心了,也有些期盼:“那,陛下還會向李郎問策么?”
李笠很有信心:“我覺得,應該會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翌日下午,皇宮,蕭綱召見李笠,就昨日的話題,繼續‘權衡利弊’。
李笠的‘以毒攻毒’計策,蕭綱仔細琢磨了一夜,覺得不錯,現在,想聽聽李笠進一步的講解。
他自己想清楚后,再與重臣們商議具體怎么實施。
“陛下,如今心腹之患是侯景,兩個月時間,足夠調兵遣將,然后靠著兵力優勢,將侯景擊殺,這是首要之務,其他都得放到后面再說。”
“至于河東王、岳陽王兄弟,可以酌情先讓岳陽王卸任,畢竟先帝時就做的決定,他沒有任何理由滯留襄陽。”
岳陽王本來兩年前就該卸任雍州刺史,之前是以自保為由,找借口不交接。
李笠認為,若有對兄弟倆最友善的叔叔邵陵王來接任荊州刺史,岳陽王再沒有正當理由滯留襄陽。
天子可以讓司州刺史柳仲禮就近接任,岳陽王有何理由拒絕?能如何拒絕?
要知道,河東柳氏、京兆韋氏都是寓居雍州的士族,是當年隨著先帝開國的勛臣家族,在雍州地界,對地方豪族很有號召力。
天子都做到這個地步了,仁至義盡,若這倆兄弟還要起兵,那就失了大義,誰也不會為此說天子欺凌宗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