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便拉上邵陵王立刻起兵,也沒用。
因為下游建康有勤王軍陸續抵達,上游益州的武陵王得了天子派人通知,死死盯著荊州,柳仲禮奉命就近接管雍州,邵陵王和岳陽王還能怎么辦?
或許,岳陽王找西魏借兵?行,放著國朝藩王不做,給外人當狗,自然會大失人心。
雍州當地強宗著姓,也不會支持岳陽王這種行為。
而湘東王和天子素來友善,當年被廬陵王為難,鬧出“西歸內人”一事,也是多虧尚在潛邸的天子出手相助,所以湘東王回京之后,天子可以重用。
想來湘東王也會因為天子的信任而感激涕零,若擔任平叛軍主帥,無論是平侯景之亂,還是可能的三王之亂,肯定會盡心盡力。
“但是,邵陵王、岳陽王、河東王也許會鋌而走險,真就向西魏借兵,然后趁著三吳烽煙四起,發兵進攻建康,這一點,請陛下考慮。”
李笠這是在規避風險,免得日后出了意外,三王真的一同起兵,屆時他被氣急敗壞的皇帝拎出來殺頭泄憤。
蕭綱明白這也是一種可能,點點頭,示意李笠繼續。
李笠接下來的建議,就是派兵東出句容,一來守著東面門戶,二來,吸引叛軍的注意。
這支兵馬至少要有自保的能力,所以兵力不能少,最好能有一萬左右,要么據城要么扎營,如同釘子,牢牢扎著。
其主帥人選,當然是天子來定,李笠的建議是“使功不如使過”,任命西昌侯蕭淵藻為主帥。
蕭淵藻有幾十年的帶兵經歷,之前丟了京口,帶著殘兵撤回建康,心中一定憋著氣,若能戴罪立功,一定能有所作為。
李笠畫起示意圖,向皇帝講解自己的戰術。
叛軍以京口為起點,向東南攻入三吳之地,必須先拿下京口東南的曲阿,再拿下其東南面的晉陵郡郡治晉陵城。
所以,曲阿和晉陵如同三吳的兩重門戶,而位于曲阿西南、晉陵西面的延陵,能威脅這個門戶。
晉陵、延陵已經為叛軍所占,那么蕭淵藻領兵東出,先到建康以東百里的句容,做出即將全力出擊的樣子。
叛軍首要之務就是盡快攻下建康,見有官軍出擊,行動卻又猶豫不決,必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句容,調集兵力來與句容官軍對峙。
此舉也能讓三吳各地郡縣守軍有個盼頭,知道朝廷派出援軍,“即將”來救援,便有信心堅守下去。
爭取一兩個月時間,朝廷的平叛大軍就能真正出擊了。
而淮南之兵不需要南渡,鄱陽王父子鎮守淮南,一防東魏,二來可以嘗試攻打譙州、然后是廣陵,斷叛軍的后路。
一切的一切,就是要穩,待得各地勤王軍抵達,兵力充足,再步步為營,擠壓叛軍的活動范圍。
李笠認為,既然無法在淮南對叛軍主力關門打狗,那么,就在三吳地區“關門打狗”。
雖然這樣會導致三吳地區遭受巨大損失,但總好過應對失當,即保不住淮南,而三吳之地依舊被打得稀爛。
“陛下,若羊公(羊侃)、韋公(韋粲)在,以他二人之一為主帥討伐叛軍,末將以為,絕對能全力出擊、短時間殲滅逆賊,奈何..”
“守城得有兵,兵沒了,城是守不住的,既然目前建康諸軍沒把握野戰破敵,何苦派出去冒險?一旦兵敗,建康危矣。”
“如今柳使君坐鎮司州,肩負提防西魏之責,也不好調回建康平叛,既然眼下官軍沒有太大把握在野戰中打敗侯逆叛軍,故而,末將只能建議,東出句容,伺機而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