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是因為東冶令的各種奇思妙想,讓東冶有了盈利能力,然后大規模招工,讓許多居民以及小商販,都能靠著東冶維持起碼的生計。
對此,負責管理大食堂的黃?,看得真真切切,在大食堂里擺攤的商販,以及購買食物的工人,每個人的臉上,多少都浮現笑容。
看到這樣的,黃?由衷覺得這“以工代賑”真是活人無數的德政,而東冶令李笠在建康百姓之中的聲望,很快高漲起來。
但管食堂很累,短時間把這食堂辦起來、管好,可不容易,為此,黃?和手下忙得不可開交,感覺頭發都白了幾根。
“黃郎!”一聲呼喊,讓黃?從感慨中回到現實,循聲望去,卻是鄱陽老鄉、大鯰彭食肆掌柜潘寶。
“怎么,這么快就辦完交接了?”
黃?問,潘寶笑道;“是,辦完了,十船紅鲊和魚松,全都交接了,明日交接鐵鍋。”
“然后呢?既然來了建康,可得多住幾日,我請客,帶你到處走走。”黃?拍拍潘寶的肩膀,“如何,我那妹夫,現在忙什么?”
黃?的另一個妹夫,是“大鯰彭”彭均,彭均如今在鄱陽,繼續經營著產業,順便幫著武祥一起,給李笠看家,與此同時,依舊在操練護院。
“東主如今忙得很,不過,沒有李郎忙,也沒你們忙。”
潘寶滔滔不絕說著,說起鄱陽的事來。
李笠任東冶令,又任材官將軍,調來許多部曲,以及鄱陽老鄉幫忙,如今東冶弄“以工代賑”,于是,向大鯰彭食肆下了大訂單。
要大量紅鲊、魚松,作為東冶食堂“紅鲊拌飯”、“魚松炒飯”的原料,又做‘中間人’,讓大鯰彭的紅鲊、魚松運到建康后,能夠很快脫手。
所以,大鯰彭食肆的訂單很多,忙得不可開交,在鄱陽大量收購鮮活魚制作紅鲊、魚松,運到建康交貨。
然后,換取東冶的鐵鍋,運回去銷售。
這一來一往,都是賺錢的買賣,所以大鯰彭的收入大漲,而鐵鍋的名氣也借助東冶的名號,在長江沿岸、彭蠡湖沿岸傳播開來。
當然,黃?知道‘鐵鍋’實際上是李笠發明的,鄱陽也能做,但就是將其作為東冶的“拳頭產品”,公開銷售。
此舉主要是為了“以工代賑”,天下獨一份的鐵鍋,成為讓東冶盈利的產品,由此引發用工需求,雇傭更多百姓干活,讓更多的百姓有收入,換取食物。
好歹熬過這幾個月。
“黃郎,我聽說,聽說李郎在練兵?”潘寶問,黃?點點頭:“是,準備打仗。”
“可是...這新兵才練得月余,就要出征了?”潘寶有些疑惑,因為這事如今到處都在傳,他來建康,很快就聽說了。
“是啊,逆賊肆虐三吳,朝廷急切間抽調不出太多兵力,所以,李郎要為朝廷分憂,眼見著,差不多要出征了。”
黃?淡淡的說,潘寶見狀,欲言又止。
他一個沒打過仗的人,都知道新兵打不了硬仗,更別說剛練了月余的新兵,要去和窮兇極惡的叛軍作戰。
這打起仗來,一旦打敗了,那就是兵敗如山倒,潘寶就擔心李笠、梁森、黃?以及鄱陽老鄉們出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