胯下戰馬沖撞、踐踏著正面敵人,巨大的沖力傳遞到身軀,沿著腰上傳。
而手中揮舞的馬槊,斜刺、挑左右敵人,長桿如同費力杠桿,將巨大的阻力通過雙臂傳遞過來,沿著腰下送。
兩股相互較勁的力量在腰間匯合,李笠憑借強健的腰力壓住,以腰為‘轉軸’及‘減震’,承受著下盤的顛簸,承受著上盤的‘旋轉’。
長年訓練練出來的強健體魄及力量,給了李笠絕對的信心,操縱著二丈長的馬槊,如同巨蟒瘋狂喋血,冒著箭雨,在人群之中穿梭、翻騰。
左右護衛的部曲,同樣躍馬挺槊,帶著后續騎兵,沿著撕裂的破口,強行擠入敵軍陣內。
隨后,沖出梁軍軍陣的精銳趕了上來,沿著騎兵突出來的‘缺口’,沖入侯景軍右翼已經進一步混亂的軍陣。
其他步兵隨后跟進,“擴大”侯景軍右翼“傷口”,致使對方整個步陣為之一撼。
坐鎮中軍的蕭淵藻,舉目遠眺,見著李笠所部騎兵撞入敵陣,橫沖直撞,如入無人之境。
意外之余,又覺得理所當然。
出征前,李笠特意向他展示了騎戰技藝,無論是左右馳射還是使馬槊,技藝都十分精湛。
所以,才有了“添馬變騎兵”的破敵戰術:前日,有數百匹戰馬從建康調到句容,配給李笠的部曲。
李笠的部曲之中,有三百余人會騎馬作戰,所以只要有馬,立刻就變成騎兵。
這‘憑空’變出來的三百騎兵,今日藏在陣中,而‘一月新兵’還有所謂的‘連弩’,不過是迷惑之計。
引誘敵人以刀盾兵在前,提防‘連弩’,卻沒想到,沖出來的竟然是騎兵。
現在,見李笠及其部曲督梁森各率騎兵擊破叛軍右翼,蕭淵藻便讓人擂起戰鼓,激勵全軍將士奮勇殺敵。
梁軍將士聽著鼓聲,看著敵陣之中、己方騎兵前端那威不可當的騎兵們,軍心大振,爆發出如潮的呼喊聲,奮力向當面之敵沖去。
兩陣相撞,侯景軍右翼被突破,連帶著中軍也跟著潰散,最后,左翼也崩了。
侯景軍左翼,對應梁軍右翼、東冶材官營,替代李笠掌軍的黃姈,見狀讓人擂鼓,命令將士突進。
她身著鎧甲、頭戴兜鍪,手按佩刀,看著眼前一個個雙腿發抖的新兵,兩眼閃過寒光,對身后一字排開的督戰隊高聲下令:
“軍令如山,不進者斬!”
“后退者斬!”
“若本將退,斬!”
尖銳刺耳的嗩吶聲中,以李笠部曲、鄱陽‘老兵’為領頭及殿后,東冶材官營新兵、老兵夾雜在一起,無論興奮也罷、恐懼也罷,都隨著大軍向前推進。
黃姈看著遠處敵陣之中,那若隱若現的身影,擔心不已,但此時多想無用,唯一能做的,就是破敵。
卻聽前方歡呼聲起,敵軍已經全面潰散。
如潮的歡呼聲中,大量侯景軍騎兵奮力追擊著梁森所部騎兵,眼見著越來越近,旁邊忽然有騎兵透陣而出。
卻是鎧甲被血染紅的李笠,帶著二百騎兵沖來,他已分兵三百去擾亂敵陣,自己來幫梁森。
但身后,也有不少敵騎追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