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森所部騎兵在左,李笠所部騎兵在右,各自身后都有許多騎兵追擊,兩人隨后按照戰前擬定的戰術,開始相互配合。
梁森率部自左向右斜跑,在前;李笠率部自右向左斜跑,在后。
追擊梁森的敵騎,被側翼沖來的李笠沖得傷亡慘重,幾近潰散。
追擊李笠的敵騎,被己方潰散同袍一擋,速度放慢、陣型松散,卻依舊緊追不舍。
這時,李笠在左,追兵被消滅的梁森在右,然后兩人帶著各部騎兵開始轉向:李笠向右斜跑,梁森向左斜跑。
此次,由梁森來側擊李笠身后追擊騎兵。
追擊李笠的敵騎,被右側沖來的梁森攔腰截斷,因為承受不住側面沖鋒,很快潰散。
李笠率軍轉頭,攔截敵騎前端,與梁森協同,如同剪刀一樣將敵人絞殺殆盡。
二戰時太平洋戰場,盟軍有空戰時的雙機戰術“薩奇剪”,專門對付性能優異敵機的咬尾追擊。
李笠加以借鑒,命名為“鴛鴦剪”,和梁森配合,配合作戰。
敢來追擊的敵騎,已經被兩人殲滅,李笠看著眼前開始潰散的敵軍,十分滿意,放慢步伐,讓胯下戰馬緩一緩。
新兵中有細作,城中也有細作,他當然知道,所以‘一月新兵’參戰、偷偷帶著‘連弩’,這不過是李笠故意釋放的迷霧。
讓敵軍認為東冶材官營都是羸兵,要靠‘連弩’殺敵。
而官軍一路向東行進,細作探得明白:梁軍騎兵一直是千騎,不算多。
即便忽然有更多的馬,也變不出騎兵來,因為會騎馬不代表會騎戰,所以,在侯景軍看來,西昌侯蕭淵藻所部兵馬,騎兵就是一千。
而材官營的廢物新兵要靠‘連弩’殺敵,那么,開戰時,對方會把刀盾兵排到前面,防連弩。
臨戰,敵軍看著梁軍左右兩翼各五百騎,更不會提防有第三支騎兵突然沖出來。
然而,真的有。
“還記得么?”李笠大聲向梁森喊著,“六年前,六年前!”
“記得!”
梁森回答,見李笠率兵緩緩小跑、加速,也率領所部騎兵前進,一左一右,向遠處正在重新集結的敵騎靠近。
六年前,在敵騎面前倉皇逃命的兩個少年,現在成了騎馬馳騁沙場的武將。
手中馬槊、身上鎧甲、胯下戰馬,已為敵人鮮血染紅。
從被追殺的獵物,變成實施追殺的獵人。
現在,敵軍步兵已經潰散,但騎兵尚能一戰,所以絕不能讓其聚集,至少要將其趕走。
數百敵騎已經聚攏,向著這邊沖來,李笠策馬加速,高聲歡呼:“來,殺個痛快!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