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北而來的梁軍沖車,為‘預制件快速拼裝’而成,為一次性‘用品’,只要具備基本的防火、防箭功能即可,人在其中推動,移動起來很快。
很快,沖車們撞破燒壞的營柵,進入營中,承受著侯景軍的箭矢攢射。
其后,跟著許多重甲士兵,他們還披著濕漉漉的披風,穿過火場,尾隨沖車,沖入營中。
這些步行沖鋒的梁軍士兵,個個持盾在前,不避箭矢,沖向敵軍。
連同沖車里沖出的士兵一道,與敵軍展開白刃戰。
這些拿了三倍賞的梁軍死士,以自己過半傷亡為代價,為后續隊伍開辟了足夠的空間。
跟上來的大量梁軍士兵,如潮水般涌入,其中有人推著幾輛水車,然后用小桶打水,向著燃燒的營柵潑水,壓制火勢。
馬蹄聲起,一個個高大的身影在火光中現身,手持短矛以及火把的梁軍騎兵,快速穿過前鋒開辟出來的火場通道,沖入敵營之中。
身著重甲的梁森,率領百余騎兵,連同其他騎兵一道突入敵營,在己方步兵的伴隨下,沖撞、踐踏著敵兵人群,并且開始四處縱火。
突如其來的攻勢,強勁而有力,郭元建沒想到自己一再應變,居然還是敗了。
敵軍的夜襲,如此之犀利,看著大火漸漸蔓延的己方營寨,看著北面營外陸續亮起的如潮火把,他知道大勢已去:梁軍把今晚一戰,當做決戰來打。
他剛開始還以為對方是搶筑營壘。
沒想到是“夜斫營”。
據說自劉宋以來,南軍一個拿手的戰法就是“夜斫營”,也就是夜襲,襲擊敵營得手后縱火、撤退,趕在天亮前撤回去。
這是因為南軍騎兵不行,只能靠著步兵夜襲,獲取戰果。
結果,此次梁軍“夜斫營”,竟然是全力出擊,要的是大獲全勝,而不是燒殺一番便撤退。
他從一開始便失了先手,現在無力挽回,必敗無疑。
部下牽來坐騎,郭元建長嘆一聲,上馬,帶著部下離開:步兵是顧不上了,只能帶著騎兵突圍
卻見營壘外野地里四周都燃起零星火把,仿佛到處都是梁兵,己方已經陷入重圍。
然而并不是。
郭元建不認為梁軍有能力在夜里組織那么多兵力圍困己方營寨,所以,外圍野地里那么多火把,必然是虛張聲勢。
只有火把,沒有多少兵,卻有可能布設著絆馬索。
那么,活路是哪個方向?
突圍必然向東,那么,敵人也必然在東邊設伏。
火光中,郭元建的臉龐陰晴不定,與此同時,李笠的臉龐,也被閃爍的火光映得陰暗不明。
身后,是許多既興奮又有些害怕的新兵弩手,個個面前放著大盾,又有簡易拒馬;十余步外,是一字排開的許多燃燒火把。
眼前,是無數剛布置好的絆馬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