鄱水,一支船隊逆流而上,當中一艘座船船艙內,鄱陽內史李笠正在審閱公文,自上任以來,事務繁雜,所以他一直都很忙。
現在他要前往樂安,但即便在船上也不得休息,審閱完的公文會交給文吏,文吏乘小船把公文送回鄱陽。
好不容易處理完一批公文,李笠稍作休息,卻很快想到時局。
前不久,奉命北上的嶺表西江都護陳霸先,率軍路過豫章南昌,李笠以為天子會讓陳霸先走安成步道攻入湘州,沒想到還真是路過而已。
想想也是,湘州刺史、河東王蕭譽明面上并未造反,朝廷也不想刺激三王,那么,當務之急是先把趁火打劫的魏軍從司州趕出去。
嶺表廣州到嶺北江州,隔著千山萬水,陳霸先帶著平定交州叛亂的精兵悍將北上,最初是要進京勤王。
但是,侯景已經完蛋了,殘黨滅亡就在這數月之內,而司州出事,雍、荊、湘三州不穩,所以,陳霸先的下一個目的地,是司州安陸。
也就是說,收復司州的任務,交到陳霸先身上。
陳霸先所部兵馬,從嶺表廣州啟程,抵達江州南昌,路程據說有三千多里,再去千里之外的司州,以疲兵對抗實力不俗的魏軍,感覺很危險。
不過,據說陳霸先的隊伍會在湓城休整一段時間,給將士們緩緩,然后再去司州作戰,想來戰斗力有保證。
李笠越想越精神,開始琢磨此戰梁軍的勝算。
他記得陳霸先就是歷史上開創陳朝的開國皇帝,想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。
陳霸先在交州平叛,雖然部下得了磨練,但戰場是亞熱帶雨林,戰斗形式應該是叢林戰或者山地戰。
那么到了長江以北的漢東地區,和擁有騎兵優勢的魏軍作戰,陳霸先的軍隊能否適應,還不清楚。
想到這里,李笠擔心起來。
他通過各種途徑,慢慢探清楚去年年底,司州是怎么丟的,與此同時,對此戰魏軍的戰斗力有了一些了解。
魏軍主將是楊忠,李笠‘認得’這位,因為其子楊堅,就是歷史上的隋文帝。
而楊忠殲滅柳仲禮的軍隊、俘虜柳仲禮,只用了大概兩千兵,不過這兩千兵都是騎兵。
當然,前期的詐敗、誘敵,靠的是另外的軍隊,但由此可見,楊忠的能力不容小覷,以逸待勞,和遠道而來的陳霸先交鋒,勝負難料。
“楊忠、陳霸先...有意思。”
李笠自言自語:“歷史上,是楊忠兒子楊堅的隋國,滅了陳霸先建立的陳國,話說..陳叔寶這昏君,應該是陳霸先的孫子吧?”
李笠只知道陳國的開國皇帝是陳霸先,末代皇帝是陳叔寶,而按著陳叔寶亡國時的年紀,不像是陳霸先的兒子,所以他認為陳叔寶應該是陳霸先的孫子。
陳國的國祚,好像是三、四十年?
掐指一算,陳叔寶這幾年大概要出生了?
而楊堅,應該已經出生了。
李笠的思緒發散,不過很快又回到當前時局來。
本來,不應該讓千里迢迢北上的陳霸先去收復安陸,與司州隔江對望的郢州,其軍府就有不少兵力。
但是,郢州州治夏口,正好位于漢水入長江口對面,所以,郢州軍不能調動,一防漢水上游雍州的岳陽王。
二防長江上游的湘州河東王、荊州邵陵王。
同理,郢州東面的江州,其兵馬要防湘州的河東王走安成步道向東進攻,還得和郢州一道,提防上游三王兵馬乘船順流而下。
于是,只能讓千里迢迢勤王的陳霸先所部兵馬出擊,去收復被西魏占領的司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