否則有他這‘搶人頭’的瘟神在,西征諸將恐怕夜不能寐。
“大王,下官打算先回鄱陽任上,同時,請大王向陛下報捷,陛下若對下官另有安排,下官再按旨意行事。”
“也好,既如此,寡人安排船只,讓李鄱陽盡快回去。”
“下官謝大王。”
蕭大心看著眼前這位幾乎和自己同齡的高個,心中多有感慨。
厲害,真厲害!果然如父親所言,李笠本事不小!
王僧辯在一旁,見李笠這‘瘟神’決定要走,不由得心中松了一口氣:李笠此人運氣極好,真不能留下來。
否則一旦此人隨軍作戰,搞不好...
搞不好又把大功給搶了!
王僧辯實在是對李笠的好運氣心有余悸,西征大軍那么多將領摩拳擦掌,等著立大功,所以,無論如何都得把李笠‘請’走。
不過,他也看得明白,李笠把河東王帶來交由蕭大款處置,是深思熟慮的結果。
簡而言之,此人不僅會打仗,還很會做人、做官。
陛下讓皇子掛帥出征,當然是要給皇子以積累威望的機會,如今河東王在手,蕭大款便能輕松收復湘州,這對于接下來的戰事,很有幫助。
所以,李笠把蕭譽交給蕭大款處置,而不是自己偷偷帶著前往建康,等同于幫蕭大款一個大忙,不僅蕭大款會記著,陛下知道了,也會很高興。
其次,蕭譽是死是活,當然最好由陛下來決定,但是,若陛下想要蕭譽‘意外身亡’,無法活著回到建康,就得有人來干‘臟活’。
李笠不想參合這種事,便把蕭譽交給蕭大款,也省得自己為難。
最主要是李笠有自知之明,知道活捉蕭譽的功勞太大,已經讓西征諸將心中不滿,若不識好歹,留下來隨軍作戰,這可就是招人恨了。
王僧辯看著李笠,有些感慨。
按年紀,李笠是他的子輩,而他的子侄之中,和李笠年紀相仿的,沒有對方這么‘少年老成’。
也沒有李笠的能耐,更沒有李笠的膽氣。
一想到去年建康之役,李笠居然挾持湘東世子“飛”入臺城,王僧辯就覺得此人膽氣非同小可。
至于后來,收復曲阿之后,以‘將帥灑掃帝陵’為由,硬是把身在京口的侯景,引誘到曲阿,然后實行水攻,一戰擒之。
這種謀略,可比許多同齡人強多了。
才二十出頭,就已經有如此表現,難怪陛下會青睞有加,王僧辯琢磨著若假以時日,不知李笠會有何種成就。
不過,李笠既然要走,那就再好不過,若隨軍西征的話,王僧辯覺得自己睡覺都睡不好。
因為這小子實在是太能搶功勞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