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官帶著河東王來,純屬意外,陛下也沒想到,下官等能有如此運氣,所以,大王隨機應變,以河東王勸降巴陵守將,勸降湘州各地,陛下想來會很高心的。”
蕭大款最在意的就是父親對他的看法,聽李笠這么一說,點點頭,又看向王僧辯:“那么,王公覺得?”
王僧辯趁熱打鐵:“下官以為,李鄱陽所言甚是,當務之急,是先把巴陵拿到手,若有河東王隨軍,即便只是在城下一站,守軍的抵抗之心,就不剩多少了。”
“只要盡快拿下巴陵,就能將荊州水軍攔截在巴陵以西江面,湘州各地可傳檄而定,而且,有郢州水軍助戰,可從容應對沿漢水往下游而來的襄州水軍。”
“雍、荊、湘三州,我軍速取湘州,如同斷其一臂。”
李笠和梁森默默聽著,他們把人交到江夏王手中之后,其實就沒有別的事了。
這功勞是板上釘釘,誰也搶不走,至于如何把河東王“用好”,是蕭大款和將領們要操心的事情。
李笠的看法,是用河東王逼降湘州將佐,至于怎么個‘逼’,不關他的事。
在一旁聽著聽著,李笠思緒擴散,于是琢磨起蕭大款的名字來。
當今天子的兒子們,名字里都有一個“大”字,皇太子、大郎蕭大器,二郎蕭大心,三郎蕭大款,四郎蕭大連等等。
還有一位皇子,名為蕭大球。
李笠覺得這些含“大”字的名字土味十足,難以想象居然是皇族、文學家族子弟的名字。
譬如這“蕭大款”,大款二字,在后世就是對有錢人的一種俗稱。
所以他聽了“蕭大款”這個名字后,第一印象,是一個肥頭大耳、脖子戴著金鏈子、十個手指帶著金戒指、全身土豪金的油膩男子。
結果,是一個身材正常、儀表堂堂的瀟灑皇子。
至于皇子蕭大球,這名字真是讓他覺得很尷尬。
為何文藝氣息滿滿的父親,給兒子取這種名字?
大球?籃球、足球、排球么?
思來想去,李笠覺得可能是這個時代的一些詞匯,詞意和后世有所不同,所以在后世聽起來土味濃郁的詞,在這個時代,是高雅詞匯。
譬如球,現在指的是球形美玉,也就是珠子,而后世的“球”,其字意已經有些不一樣了。
但無論如何,他是不會給兒子取這種名字的。
想到遠在建康的兒子,以及兒子他娘,李笠有些期待,也不知何時能有機會去建康一趟,畢竟自己是地方牧守,未得許可不得擅離職守,不得擅自進京。
蕭大款和王僧辯商量方略,見李笠似乎走神了,問:“李鄱陽?”
“下官在。”
“你奉命入湘作戰,如今大功告成,接下來是去是留,寡人可做不了主,所以,有何打算?”
這個問題問得好,李笠當然有了主意:回鄱陽。
鄱陽那邊還有開源、增收的重任,如今活捉河東王立下大功,已經不負陛下重托,他應該回去了。
反正功勞是板上釘釘,他和梁森必有嘉獎,也該功成身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