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叔侄二人是走投無路才借兵,上了賊船再想下來就難了,即便蕭詧從襄陽起兵時,打的是突襲建康的主意,可一旦他離開襄陽、進入長江,就由不得他做主。”
“他拿下夏口之后,其實最穩妥的辦法是分兵西進,和蕭綸一起合擊湘州的官軍,東進突襲建康,真的很難成功。”
“東進、拿下湓城,蕭詧只能繼續攻向建康,魏將卻不一定愿意,更可能想讓蕭詧當個看門狗。”
“我認為,蕭詧是被魏國給耍了,當他拿下湓城后,已經不可能再和蕭綸聯手,叔侄二人一西一東,隔著千里之遠,只能各自為戰。”
“任由魏國擺布,替人火中取栗。”
“蕭綸被迫在長江峽口和武陵王蕭紀對峙,無法東進和侄子匯合;蕭詧被迫在江州尋陽、湓城一帶,和朝廷大軍對峙,無法西進和叔叔匯合。”
“而魏國呢?可以穩穩拿下益、梁,屆時蕭綸、蕭詧叔侄撐不住了,魏國至少還能拿下襄陽甚至江陵,穩賺不賠。”
“若蕭詧還在江州硬撐,蕭綸擋住湘州官軍,那么魏國接下來可取司、湘二州,大不了,把長江以南的郢州、江州留給這叔侄二人做窩,當個看門狗。”
武祥覺得不對:“如此策略若要成功,前提是蕭詧能在湓城頂住至少半年到一年,可他憑什么頂住?就算有魏兵助戰,兵力也不會占優。”
“他在湓城孤立無援,不可能撐太久。”
梁森忽然發話:“不,他可以的。”
見武祥看著自己,梁森說:“我在建康時,聽陛下提起過,說河東王蕭譽當初曾和江州南川一帶豪強勾結。”
“如果,蕭詧以尋陽為餌,來個圍城打援,擊敗豫章、鄱陽等地援軍,二郡震動,那么他就可以挑唆江州各郡豪強造反。”
“畢竟,他也是梁國宗室,是昭明太子之子,只要封官許愿,一定能招降納叛,并引誘包括南川豪強在內的江州各地大戶帶兵來投。”
“畢竟這十來年,江州多有豪強叛亂,可見不乏野心勃勃之輩。”
“蕭詧有了這些人助戰,甚至可以拿下南昌、鄱陽,控制彭蠡湖區,控制豫章、鄱陽二郡,是有本錢和朝廷大軍對抗一段時間的。”
梁森的分析很有道理,和李笠所見一致,但李笠的判斷也只是判斷而已。
前提是岳陽王確實借了魏兵助戰,而且此次東進,極其倚重魏兵為作戰主力,不得不被魏將意見所左右。
若判斷沒錯,那么接下來,可就得隨機應變了,若不加防范、心急火燎北上,搞不好半路就被人伏擊,全軍覆沒。
不過,萬一判斷失誤,岳陽王率軍往下游建康撲去...
“狡兔三窟,我早有安排,不怕建康出事。”李笠很冷靜,看著兩個發小:“你們嫂子,會隨機應變的,不用擔心...”
張鋌聽后,心中一動:對呀,就算蕭詧直撲建康又如何?
就算蕭詧攻入臺城、奪位成功又如何?各地牧守哪里會臣服。
梁國氣數已盡,完了就完了,那御座,得換個人來座...
他不由得看了一眼李笠,竟然有些期待:建康不亂,我們怎么能有機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