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風起,吹散漫天雪花,鄱陽郡齋,箭堂,李笠和彭均站在橫線后,相隔三步,兩人動作相似:
右手握弓,其手指之間還夾著一支箭。
左手搭箭,做好射箭的姿勢。
前方三十步外木板后,忽然‘飛’起兩個漆成白色的竹筒,李笠和彭均立刻彎弓搭箭,對準這飛到半空中的竹筒,連續射兩箭。
竹筒落地,各自插著紅羽、白羽兩支箭。
紅羽箭為李笠所射,白羽箭為彭均所射。
博射不分勝負,第二輪開始。
在一旁觀看的李昕和梁淼,不由得擔心:接下來,難度增加了。
方才飛起來的是兩個竹筒,一會將是三個竹筒,其中一個黑白相間,射中此竹筒的人算輸。
竹筒何時‘飛’起來,沒有信號,參賽者必須保持注意力集中,李昕和梁淼死死盯著三十步外木板,屏住呼吸。
忽然,木板后有三個竹筒‘騰空而起’,那一瞬間,李昕只覺一切都慢了下來。
他看見,最右邊的竹筒是黑白相間。
他看見,左邊的竹筒被一支白羽箭射中,中間的竹筒被一支紅羽箭射中。
中箭的竹筒翻滾著,明顯偏離原本的‘飛行軌跡’,向一旁‘飄’去。
隨后飛來的白羽箭插著中間竹筒而過,左邊翻滾著的竹筒,被一只紅羽箭射中。
一切恢復正常,竹筒落地,兩支紅羽箭各自射中目標,但只有一個竹筒上插著白羽箭。
叔叔贏了!
李昕雙手握拳,心中叫一聲:好厲害!
博射結束,李笠小勝一局,放了弓,和彭均坐在一旁。
現在,輪到李昕和梁淼等少年上場比試了,比的就是連射雙竹筒,不過他們是正常的左手持弓射箭,還沒能力用右射來比賽。
這種兩人競射的方式很少見,不僅對射術要求高,對射箭之人的心態也有一定要求,比的是‘臨場發揮’。
李笠看看彭均,笑道:“如何,戰場上射人,比靶場射竹筒有意思吧?”
“那當然,完全沒得比。”彭均點點頭,南川已經平定,他們正好趕在過年前,回到鄱陽。
回想著征戰南川的情形,彭均依舊覺得意猶未盡:“亂軍之中,可能就只有一箭的機會,而拿在手中的弓,以及箭,卻不一定是最合適的。”
“山區濕氣大,弓力較往日要下降些,山間風向多變,距離越遠,箭就越飄,但是你又沒法靠近,只能在**十步距離射箭。”
“瞄也沒法好好瞄,只能抬手就是一箭,嗯...手還在彎弓搭箭時,眼睛就在瞄了,箭拉開,剛對準就撒放弓弦,然后一箭射中面門...這感覺,真是..”
“真是比射竹筒美妙多了。”
彭均回味著亂軍之中一箭射死敵將的美妙感覺,李笠提醒:“亂軍之中,我們在瞄別人,別人,或許也在瞄我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