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他們的糧草輸送完全可以走水路,因為是順流而下,省時省力。”
“我們的糧草輸送則十分辛苦,若兵馬堵在半路,耗上幾個月,糧草撐不住,就只能撤了。”
武祥發表看法:“我覺得沒必要往西走,可以往北攻,攻打漢北地區,也就是魏國所說的山南地區。”
“漢北地區?”彭均再次看向北面。
之前,侯景還沒作亂時,梁國在漢北地區的地盤,只有漢水北岸樊城這個落腳點,以及東面,雍州和司州交界處的隨郡。
如果就近攻打漢北地區,譬如要地穰城、宛城,倒是不錯,因為地勢開闊,還有水路能夠利用。
但問題也出在“地勢開闊”。
彭均聽李笠提起過漢北地區的形勢,以及要緊之處:“還是蕭齊時,漢北地區為朝廷所有,但是距離魏國國都洛陽很近,只隔了..隔了一道山脈,以及闕南地區。”
“所以,魏國后來硬是把漢北搶了,據說先帝當年還是齊將時,就經歷了大敗。”
“漢北地區地勢開闊,易攻難守,就像一個十字路口,想要守住的話,得有野戰能力強的軍隊,兵力要多,騎兵也要多。”
“而且,這地區的形勢,就像一個十字路口,如同漢中一般。”
彭均用樹枝在地上劃了個十字,講解起來,因為李笠經常跟他們講戰略,所以眾人習以為常。
漢北地區居中,往北,翻越山脈、穿過闕南地區,就能抵達洛陽,這是有現成道路的。
往東,東北方向出方城,就能進入河南地區。
往東南方向走陸路,橫穿司州地區,可達長江北岸,甚至能和江州隔江對望。
往南,走漢水水路可由漢口入長江,漢口對面是郢州夏口。
往南走陸路可達江陵,入江后可順流而下,也可進入長江南岸的湘州地區。
往西北方向走武關道可入關中,長安近在咫尺。
往西,沿著漢水河谷西進,過東梁州的安康,就可抵達梁州漢中(南鄭)。
“你們想想,漢北地區如此重要,官軍去攻,魏國可不得拼盡全力來救?到時候打得昏天黑地,朝廷哪有那么多兵馬和糧食,支撐如此消耗?”
“這不正好么,我們可以攻其必救。”
武祥趁機發表意見:“官軍就近進攻漢北穰城、宛城,魏國必然集中兵力東進,于是,另一邊就空虛了。”
黃?來了精神:“你是說...聲東擊西?我們佯攻穰城、宛城,實際上...”
隨后指了指示意圖上的漢中方向:“實際上,官軍主力從襄陽出發,沿著漢水西進,先取東梁州,再收復漢中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