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在城頭逗留了一會,走下來,來到城外軍營。
營中空地,聚集著許多兵卒,又有許多戰馬拴在一旁。
每個人手里,都拿著一個大碗,李笠親自為這些兵卒倒酒,也給自己滿上一碗。
等每個人碗里都有了酒,李笠舉碗,看著這些熟悉的面龐,高聲說:“李某不才,需諸位壯士相助。”
“諸位此去兇多吉少,若有不測,家中親人,便是我李某的親人!”
“祝各位,平安歸來!”
說完,與眾人一道將酒喝完,然后把碗往地上一砸。
。。。。。。
上午,多云,雖然未下雪,但寒風凜冽,山頭上一背風處,盧吉和幾個伙伴擠在地坑里相互取暖。
“今天是年三十,鄱陽一定很熱鬧。”
一人輕聲說著,臉上滿是憧憬的笑容,盧吉點點頭:“對呀,一定很熱鬧,家里人人換上一身新衣裳,甕里煮著一只雞,鐺里煎著一條大魚...”
“不不不,鐺不行,得用鐵鍋來煎,煎魚頭,然后熬湯。”又有一人插話,仿佛身處廚房,正在做菜。
“煎過的魚頭再熬湯,熬出來的湯才白、才好喝,哈哈,這可是煮魚頭湯的訣竅,我聽妹夫說的...我妹夫,可是東山食肆的掌勺。”
“東山食肆?我覺得那里的菜不合胃口,太油了,常來食肆就不錯。”
“太油了?那是你油水吃多了,尋常客人,哪個不喜歡油多些?所以東山食肆總是客滿。”
議論紛紛間,各人肚子忽然咕咕叫起來。
看天色,已近黃昏,該吃夕食了,但他們在這孤零零的山頭上,不能生火,否則升起的炊煙會讓方圓數里的人發覺山上不對勁。
若是平日,倒也沒什么,關鍵是身處敵境,稍有不慎,自己性命不保不說,還會壞了李三郎的大事。
李三郎,就是鄱陽李三郎,姓李名笠,外人都稱其爵位新平侯,可鄱陽人都稱其為“李三郎”。
李三郎是鄱陽的大人物,本事了得,又得天子看重,回家鄉做父母官,造福鄉里,所以很多人都敬重李三郎。
能有機會給李三郎賣命,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機會。
現在,他們就是在給李三郎賣命,待遇不錯,一家老小都有依靠。
此次出動,他們拿了三倍軍餉,等同于把命給了李三郎,然而自己的性命是小,李三郎的大事可不能耽誤了。
所以行事必須慎重,要等到夜里,天上一片漆黑,才能生火燒水、烤火、烤食物。
此時升起的炊煙才不會明顯,至于些許火光,山下是看不到的。
“今天過年,我們運氣不錯,置辦了一些年貨。”
盧吉一邊說,一邊把‘年貨’拿出來,卻是幾只被射殺的飛禽,已然凍上了。
“等會天黑生火,看我露一手,保管大伙吃得連骨頭都要嚼碎。”
其他幾個聽了滿是期待,因為之前他們就見識過盧吉的手藝:“你這手藝是怎么練出來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