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國大軍灰飛煙滅,勝負已分,神經高度緊繃了一個多月的李笠,放松之后,當晚酣然入睡。
這幾年來,他立下赫赫戰功,與梁國開國以來諸位名將相比,不敢說位居第一,至少也名列前茅。
若真要和諸位‘前輩’比一比,他的軍功,倒是有些‘水分’。
有‘韋虎’之稱的韋睿,在正面戰場上把實力強勁的魏軍直接打崩,軍功硬得不行,可不是他這樣,靠水攻‘陰’人。
有‘白袍將軍’之稱的陳慶之,率七千兵護送魏國宗室入洛陽,沿途勢如破竹,人擋殺人,佛擋殺佛。
這軍功也很硬,哪怕當時魏國因為內亂等原因,讓陳慶之有機可乘,但白袍將軍的戰功也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。
而李笠,靠的是大多是‘水攻’,且并未獨當一面,以游戲術語來說,他更像是‘最強輔助’,而不是‘最強輸出’。
所以和前輩名將們比起來,終究是有些底氣不足,軍功的‘水分’多了些。
不過,李笠也有一些底氣,因為他今年才二十五歲,未來大有可為。
但也正是因為他才二十五歲,所以,發展空間恐怕已經所剩無幾。
于是李笠做起光怪陸離的夢。
他這把鋒利的寶劍,被當做梁國的‘鎮國之寶’,用高官厚祿供起來,從此以后長居建康,除非國有危難,否則不輕易出鞘。
在宮廷宴會中,在賓客如云中,在數十侍妾的鮮花叢中流連婉轉,了卻此生。
一如大梁開國勛臣韋睿、曹景宗那樣,功成名就,得以善終。
然而這兩位一個出身京兆韋氏,好歹是士族,一個出身沔北豪強,是大族子弟,李笠想學,未必學得來。
很快,又有一夢。
他憑借赫赫戰功,得皇帝重用、信任,為國棟梁。
出則為帥,征戰四方或鎮守要地,軍中人脈深厚;入則為相,經營數十載,門生故吏遍天下。
自晉以來,皇位交接之際,流行先帝給新君置顧命大臣。
于是,老皇帝駕鶴西去,臨終前以他為顧命大臣之一,榮耀至極。
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,新君即位,穩住局勢后,開始對顧命大臣們下手。
譬如,張鋌說過的劉宋大將沈慶之,身為顧命大臣,卻屢屢犯顏直諫,不聽新君的話,不識時務。
就算戰功卓著又如何,長期閉門謝客自污又如何,皇帝一樣要干掉他。
不聽話會倒霉,聽話總可以吧?
聽話,就得當新君手中的刀,為新君馬前卒,將其他顧命大臣干掉。
卻依舊躲不過新君猜忌、過河拆橋,因為‘意圖謀反’,他全家完蛋。
浴血奮戰掙回來的榮華富貴,為新君鷹犬,卻落得全家上下共赴黃泉的結局。
譬如,張鋌所說,被齊武帝蕭賾猜忌后干掉的顧命大臣張敬兒,這位可是寒人武將出身。
或者,顧命大臣聯合起來和新君斗,行廢立之事,但新的新君,一樣要對付他們這些顧命大臣,于是...
譬如,張鋌所說,宋武帝劉裕留給兒子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三,司空徐羨之、中書令傅亮、領軍將軍謝晦,行廢立,然后被新君干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