剩下一個‘幡然悔悟’的檀道濟,熬了許多年,還是沒逃過那一刀。
受皇帝重用、信任,就有幾率變成顧命大臣,然后全家不得好死,既然這么危險,不如遠離中樞。
長期坐鎮要地,一輩子就在外,不參合京城的權力斗爭。
于是李笠做了第三夢。
他夢到自己在外當了幾十年的刺史,確實避開了京城的權力斗爭,但既然不承擔風險,自然就沒有收益。
他在高層沒有人脈,等到自己撒手人寰,兒子們沒了庇護,在官場苦苦掙扎,泯然眾人。
甚至被人當做墊腳石,想踩就踩,想殺就殺。
這樣的人生,晉時有人經歷過,按張鋌所說,此人也是鄱陽人,也是魚梁吏出身。
但此人一輩子被排斥在京城權力中樞之外,顧命大臣想當都沒得當。
生時位高權重,臨死,拜托朝中大臣照顧自己兒子們,結果死后,這受托之人殺起他兒子毫不猶豫。
這位當過魚梁吏的鄱陽人是誰呢?東晉名臣陶侃,名士陶淵明的祖輩。
太靠近權力中心,很危險;遠離權力中樞,又容易變成人見人踩的踏腳石,那怎么辦?
李笠再做一夢。
夢到自己得皇帝信任,加以重用,后來皇帝駕鶴西去,新君即位,他不是顧命大臣,行事低調,避開了新君的清算。
依舊得新君任用,也沒招惹什么政敵,一直低調做官,熬到花甲之年。
結果二代君主去世,少帝即位,他成了顧命大臣。
繼續低調做官,和少帝關系不錯,未曾料藩王奪位,開始清洗先帝一脈。
他作為軍功赫赫的先帝重臣,即便無心反擊,也會被篡位者認做威脅。
于是他被調虎離山,到外地當刺史,兒子、家眷全都留在京城為質。
一番準備后,篡位者開始動手,他的兒子們先是被軟禁,然后全部被殺,白發蒼蒼的他悲憤不已,率軍奮力一搏,卻敗于無名之輩手下。
這種經歷很慘,和張鋌所說蕭齊大將王敬則的下場差不多。
王敬則是齊高帝蕭道成的勛臣,又得齊武帝蕭賾重用,成了齊武帝留給兒子的顧命大臣,卻因為齊武帝堂弟蕭鸞奪位,還是躲不掉清算。
一夢又一夢,除了第一夢,其他夢都預示著一個個讓人不安的未來,李笠輾轉反側,滿頭大汗,也不知是熱的,還是因為焦慮。
不過他覺得,這都是因為張鋌舉例不當所致,于是迷迷糊糊又睡著了。
睡著睡著,又做一夢。
夢中,他以軍功得皇帝賞識,官運亨通,也沒卷入權力斗爭,遠離皇子、藩王,不參合皇家內斗破事。
忽有一日,外任郡守的梁森因為隨大軍出征時失期,觸犯軍法,被主帥、某富貴宗室拿下。
有司核準,須斬首示眾,以儆效尤。
失期有罪,但罪不至死,他為保發小性命,向宰執們求情:“梁森為國效命,馳騁沙場多年,立功無數,是好男兒。”
對方的回答,充滿嘲笑:“累世二千石之家子弟,才是好男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