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當一面的重擔,就由王僧辯、陳霸先這樣的中年人來挑。
如此一來,等兒子即位了,再給積累了履歷的李笠以重任,施以恩惠,這樣才是用人之道。
然而,李笠最近的請求,讓蕭綱覺得有些難辦。
官軍攻下彭城,齊國大舉反撲就在眼前,那么,彭城守是不守?
之前,李笠就極力主張不輕易攻彭城,避免刺激齊國。
后來形勢有變,李笠主張攻彭城,吸引齊國援軍主力來徐州,而不是攻入沔北。
現在,被吸引到徐州的齊國援軍完蛋了,主帥兵敗身亡,齊國震動,極有可能派大軍南下。
李笠又主張守彭城,連同其他淮北州郡一起,構成淮北防線,把齊軍擋在淮水以北。
然而,徐州為四戰之地,想要守住談何容易,朝廷要保住彭城,就得在淮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與齊軍對耗。
之所以說是對耗而不是決戰,是因為沒人有把握在野戰中擊敗齊軍。
所以哪怕是表現一直不錯的李笠,也沒有夸口,說能助官軍野戰取勝。
卻不能放棄收復的淮北州郡,就只能靠對耗,若只是守下邳、宿豫,朝廷勉強耗得起。
若多了彭城要守,恐怕撐不住。
而且蕭綱不想讓李笠冒這么大的風險,李笠自告奮勇守彭城,一但兵敗,必然兇多吉少,他還想把李笠留給兒子任用,所以,下不了決心。
但李笠現在幾乎是拍著胸膛說,能守彭城一段時間,熬到官軍把齊軍耗得撐不住,撤軍。
蕭綱知道李笠擅攻城,想來,也必然善守城,所以不會說大話。
之前,東西魏爭奪潁川,西魏軍守潁川孤城,被十余萬東魏軍圍攻,守軍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,硬是撐了一年。
現在,的李笠說只要官軍在淮北和齊軍對峙,自己便能守彭城一年以上,想來是有把握,才敢這么說。
而齊國,接連損兵折將之后,再把主力放在淮北和梁國耗一年,其宿敵魏國,不可能什么也不做。
所以,這個冒險極有可能成功。
一旦成功,將來以彭城為起點,往東可圖青、齊之地,往西可攻懸瓠等河南要地,一旦齊國有變,官軍北伐、全據河南,不是不可能。
蕭綱當然也想有所作為,對此不由得意動。
李笠認為,反正齊國大軍必然來攻,多一個彭城也是守,少一個彭城也是守。
李笠擊殺了齊國貴胄段韶,若齊軍得知李笠守彭城,必然集中兵力攻彭城,如此一來,其他淮北州郡面對的敵人便會少很多。
以彭城來消耗齊軍士氣,對方攻勢為之一凝,想來守住淮北各州郡的可能,就要大增。
當然,被齊軍圍攻的彭城會很危險,想來也只有‘技高人膽大’的李笠,才敢守。
若李笠真的硬抗一年以上,而其他淮北州郡也扛住齊軍進攻,齊軍也只能撤軍,因為魏國一旦趁火打劫,那可不妙。
只要熬過這一戰,對于梁國來說,控制了彭城,接下來便能以彭城為樞要,構建更完善的淮北防線。
如此一來,就如同搭起屋頂,擋住北面的大雨,護得淮南周全,淮南安全了,建康更加安全。
而李笠,就是撐起屋頂的棟梁,除他之外,還有誰,有信心守彭城,熬到齊軍撤退?
想到這里,蕭綱有了主意。
李笠此次立下不少大功,是必須要重賞的,否則只會讓功臣們大失所望。
而李笠要守彭城,將來要有所作為,這等于獨當一面,需要有相應的官職和權力,能夠放開手腳大干一場。
按照判斷,齊國若派兵大舉南下,大概就在秋冬之間,所以留給蕭綱做決定的時間,不多了。
事不宜遲,得當機立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