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山,大壩上,風塵仆仆的張鋌看著四周情形,不由得陷入沉思,一旁陪同的賈成,為張鋌介紹起寒山塞的情況。
簡而言之,這是一個以寒山堰為核心,構建起來的要塞。
堰壩橫跨泗水南北兩岸,此時蓄水,將彭城周邊地區化作一個狹長的湖泊。
堰壩兩端各有一個堡寨,名為寒山北塞、寒山南塞。
北塞為高地,南塞則圍繞寒山而成,各有多個小寨,防御設施及住宿房屋一應俱全,外圍又挖有大量魚塘,其實就是起到護城河的左右。
寒山堰上游有碼頭,及水軍水寨,靠泊許多船只,和上游被水環繞的彭城以水路連接。
堰壩排水渠邊上布滿水輪,為岸上各類水利機械提供動力。
堰壩下游百余步外河中,又有分水魚嘴堤,將泗水分為南北個河道。
每個河道上又有副壩,上有水門,適當關閉一些水門,就能蓄水回灌南北兩岸,讓河水進入寒山北塞、寒山南塞外圍壕溝,形成護城河。
必要的時候,把水門全關,還能造成南北兩岸小規模洪水,將寒山北塞、寒山南塞前洼地沖成水澤。
正如張鋌看到的那樣,寒山塞是以寒山堰為核心發展起來的防御設施群,與如同湖中島的彭城構成一個奇異的‘雙頭’防御體系。
所以,李笠所說的‘守彭城’,其實是守寒山堰,而寒山堰的存在,導致彭城變成湖中島,又變成梁軍的水寨。
梁軍可以‘彭城水寨’為圓心,用船把兵馬運往湖區各地,齊軍若想攔截或者拿下彭城,就得先造船,以水戰擊敗梁軍舟師。
但即便占了彭城,因為寒山堰的存在,彭城依舊是湖中孤島,周圍良田悉數淹沒,失去了正常的。
所以,敵軍得把寒山堰給掘了,把水放完后,彭城才會恢復正常。
那就得進攻寒山塞,可走陸路,也可以走水路。
陸攻,只能分兵從南北兩岸進攻南北二塞,卻因為大量魚塘及守軍蓄水回灌的原因,不是很好攻。
若分兵走南北兩岸,不能走下游河段,因為寒山堰一旦放水,過河兵馬就完蛋了。
但若要從上游分兵,寒山堰蓄水形成的湖泊很狹長,分兵的齊軍,無法南北呼應,而且側翼容易被乘船出擊的梁軍襲擾。
若走水路來攻寒山堰,前提是先破彭城梁軍水寨,擊敗梁國水軍。
而彭城水寨駐扎著精銳的‘彭蠡水軍’,打起水戰來,可不怕臨時上陣的齊軍舟師。
“武郎如今擔任彭城防主,水軍主,統領水軍,如今木材、鐵釘充足,打造許多戰船,哪怕板材沒有干透,但能用個一年,就行了。”
賈成說著說著,指向堰壩排水渠處的水輪:“一如在鄱陽那般,我們在這里安裝了水力鋸床,鋸木制板十分方便。”
“木板量大管夠,無論是造船、搭房子或者搭建各類防御設施,都很方便。”
“同理,從河里撈起的大量石塊,用鋸床切割后,砌石墻,也很方便。”
“當然,排水渠前面又有魚梁,每日能捕獲不少河魚,省事很多。”
“如今無戰事,水軍將士每日里拖網捕魚,或者到沿湖地區樵采,已經備下不少燃料和魚干。”
“各類物資囤了不少,鹽也囤了不少,君侯,是真的按堅守一年以上來準備的。”
賈成一番介紹下來,張鋌大概了解了李笠‘守彭城’的底氣從何而來。
在寒山筑堰壩蓄水,將彭城化為湖中島,那么齊軍要奪彭城,就得先奪寒山堰,所以,梁軍的防御重點在寒山,而彭城,反倒成了水軍的據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