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一邊說,一邊在賈成帶領下,向另一邊走去。
來到鎧甲作場,李笠看著工匠把已經制作完成的一副布面甲,穿在稻草人身上。
布面甲,顧名思義,為布面的鎧甲,這種鎧甲,在明清之際很流行,是很經典的鎧甲影視形象。
形制,就是在布衣的內側,用泡釘釘上一排排巴掌大的鐵片,鐵片邊緣相互間壓疊。
從外看起來,這布衣上沒有一片鐵甲,但其上滿是圓點(泡釘),仿佛‘泡泡衣’。
李笠仔細研究過布面甲的優點,和扎甲相比,制作工藝簡單,成本(制作成本和維護成本)低。
因為扎甲的甲片需要鉆孔,每片甲動輒要鉆七八個孔以上,所以費時費力。
然后需要大量皮條將甲片編織成型,這工時可不會少,而皮條的制作也頗為耗時,并且增加了成本和鎧甲死重。
日常維護時,皮條也是消耗品。
布面甲則不一樣,甲片以水力鍛錘鍛打出來,簡單修型后,鉆三四個孔即可,用泡釘釘在布衣上,工藝簡單,更換起來也很方便。
水力拔絲機生產出來的鉚釘(泡釘),成本很低,又堅固耐用,比起皮條,優勢很大。
所以布面甲的優點不少,制作、維護簡單,成本相對較低,但缺點也有,就是用的布必須厚,才能承受大量甲片的重量而不容易撕裂。
江南的夏天悶熱潮濕,將士們身著布面甲,會比穿著扎甲還悶熱、難受,于是透氣的環鎖鎧,更受歡迎。
“開始!”
一聲令下,五十步外,幾名弓箭手對準身著布面甲的稻草人放箭,接連射了幾輪,然后工匠們開始檢查鎧甲情況。
結果很快出來:布面甲甲片,無一被箭矢射穿。
試射過的布面甲,很快便拿到李笠面前,攤開。
李笠看著那幾片被箭矢射出凹坑的甲片,對結果很滿意,甲片是用水力軋機軋成的熟鐵片,成本低產量大,又經過滲碳處理,當然堅硬。
制成的布面甲,防護能力顯著。
徐州地區位于淮北,這里的夏天熱歸熱,卻沒南方那么濕熱,所以布面甲穿起來,還是能忍一忍的。
而到了冬天,布面甲的好處就來了:耐寒。
夾層里有柳絮、蘆絮的布面甲,就如同一件內釘鐵片的寒衣,御寒效果且不說,加厚的布面至少能防風。
最主要的好處就是能量產,維護也方便、省錢。
李笠之前攢下的環鎖鎧,還是不好公開,所以決定找機會‘換裝’,或者作為襯甲穿著。
等到換裝完畢,他深信身著‘泡泡衣’的梁國徐州軍,一定會給齊國留下深刻印象。
就如同明清時期軍隊穿越上千年,來到這時代,只是不會有人認得。
。。。。。。
夜,寢室,李笠起身,披上衣服下床,扯起薄被,給薛氏姊妹蓋好,以免著涼,隨后轉到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