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黑白相間的長條狀物體,名為琴鍵,為機括的前端。”李笠說完,將樂器的頂蓋打開,用撐桿撐著。
“你們看,里面,是一百根繃直的琴弦,長度不一。”
段玉英仔細一看,只覺震驚:果然,這樂器里排列著密密麻麻的豎線,也就是整整齊齊排列的琴弦。
從右到左,琴弦長度逐漸增加。
這么多琴弦,若一個人來撥動,根本就顧不過來。
“你們仔細看,我現在按下琴鍵...”
李笠說完,按了一個琴鍵,卻見琴鍵聯動了幾個撥桿,撥桿末端的小錘擊打一根琴弦,發出一個聲音。
李笠接連按下其他琴鍵,各琴鍵聯動的小錘,擊打對應的琴弦,發出不同的聲音。
這就是鋼琴發音的原理。
手指敲擊琴鍵,琴鍵通過連動桿帶動擊弦器。
擊弦器的末端有一個小錘子,名叫弦錘,被擊弦器帶動后弦錘會抬起,然后錘擊下方繃緊的琴弦(鋼絲/鐵絲)。
弦錘擊中琴弦,琴弦因此振動而發聲。
弦錘擊中琴弦后必須立刻抬起,否則會影響琴弦振動、發聲,可琴弦振動后聲音不會立刻消失,那就要有抑弦器制止琴弦繼續振動。
這就是鋼琴的發音機械結構,原理簡單,李笠曾經聽人介紹過原理,然而簡單幾句話描述的原理,要做出來可不容易。
一個完整的擊弦、抑弦裝置,他提出構想后,作場技術人員花了七八年時間,才做出成熟的制品。
做出來的擊弦、抑弦裝置,結構確實很簡單,理論和現實之間,仿佛就隔了一層窗戶紙,但捅破這層窗戶紙,花了七八年。
薛氏姊妹和段玉英,分別體驗了一下‘彈琴’,只覺難以置信:世間居然有如此奇妙的樂器?
“這只是原理驗證機,也就是試制品,我想要的樂器,其涵蓋的聲音要很廣,所以琴弦只會多,不會少。”
“撥弦樂器,琴、瑟、箏能發出的聲音數量累計起來,或許有二百以上,那么,這種樂器的琴弦,恐怕不下二百根。”
“但樂器不可能有二百多個按鍵,否則一個人無法彈奏。”
“一個擊弦裝置,并不一定只敲擊一根琴弦,也可以同時敲擊兩根甚至三根琴弦,于是能發出不同的共鳴聲,這需要摸索。”
“樂器的結構,我可以做出來,但琴弦的音色,只能請你們出力,而且這琴弦,不是絲弦,而是鐵弦,或者,鋼弦。”
“鋼弦?”段玉英驚訝不已,薛月嫦、薛月娥也驚訝的看著李笠。
“沒錯,所以需要擊錘來擊打金屬弦,用手指是不行的。”李笠指著琴鍵,“彈琴有指法,那么,彈這種按鍵琴,同樣也要有指法。”
說著說著,他滿是憧憬:“這種樂器,彈的弦應該是鋼弦,所以,我稱之為‘鋼琴’。”
鋼琴是很復雜的樂器,其覆蓋的音域范圍很廣,若僅僅知道發音原理,而不是專業制琴、調音師,根本就無法做出來。
李笠只是初步解決鋼琴的結構問題,且結構還有待改進,所以眼前這個鋼琴,其實是半成品。
至于音質,他完全不懂音律,無法進一步完善。
所以,他將半成品的鋼琴,作為禮物獻給精通音律的皇帝,給對方一個驚喜。
還包括制鋼(鐵)弦的拔絲工藝,如此一來,他可以正大光明辦拔絲作場,而不會被人質疑當初研究拔絲工藝的目的。
梁國的文化發展極其繁榮,士大夫們不會彈琴、不通音律可不行,而皇族蘭陵蕭氏以文著稱,皇帝是典型的文藝青年。
皇帝和大臣們看到了鋼琴,一定會為這種復雜而又神奇的樂器而癡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