彎刀的砍(橫砍)威力大,但左右揮舞才能施展出來,而陣戰時左右揮刀容易傷到同袍。
且步兵沒有馬匹借力,彎刀“拖、割”省力的優點,體現得不是很明顯。
而同樣重量的刀,彎刀的刀刃“投影長度”,比直刀刀刃“投影長度”短,這就意味著攻擊距離縮短。
種種利弊,新平公李笠在奏表中分析得清清楚楚,所以李笠極力鼓吹步兵裝備新式刀具“雁翎刀”。
首先,這刀的前三分之一帶輕微弧度,砍人時有切割效果。
其次,刀尖帶反刃,刺殺時能刺得更流暢,且刺不中、砍不中時,持刀手腕直接一挑,靠反刃也能傷人。
這種用法,和劍類似。
再有,因為有刀鐔,可以保護持刀的手,譬如刺擊時刺中硬物,刀身前刺受阻,那么持刀的手容易向前滑。
若無刀鐔擋著,前滑的手就會“握”在刀刃上,被刀割傷。
許多使用無刀鐔環首刀的新手,就經常出現這種意外。
而常見的環首刀,要么無刀鐔,要么是小刀鐔,一旦交戰時和對方“架刀”,對方的刀沿著刀身劃來,便能削斷持刀手的手指甚至手腕。
若有了大刀鐔,持刀手便有了保護,且雁翎刀的刀柄可以長一些,方便雙手握持,若有刀鐔擋著,持刀者就不容易握住刀刃。
關于直刀、彎刀的特點,李笠在奏表里寫了許多,但所言并不是空洞無物。
而是將上半年與齊軍交戰時,直刀、彎刀的表現,以及殺傷效果一一列舉,有理有據,讓蕭綱看后,創作《刀譜》的意愿越來越強烈。
他雖然喜文,但也向往“文武雙全”,雖然舞不得馬槊,尚在潛邸時卻做《馬槊譜序》,對馬槊的制作、使用技巧進行了極其詳細的介紹。
那么,如今李笠將直刀、彎刀的實戰表現匯總后上呈御覽,其中還包括結合了直刀、彎刀優點的雁翎刀,那么他可得用心琢磨一番。
寫《雁翎刀譜》,記錄刀制、刀法、刀訣。
革新軍備,讓沿用了數百年的環首刀得以改良,大梁官軍騎兵裝備彎刀(騎兵刀),步兵裝備雁翎刀,氣象為之一新。
如此一來,也可從側面張顯本朝武功,后世史書說到他在位期間的成就,多了與眾不同的特點。
改革刀制,自秦漢以來沿用數百年的環首刀,為新刀所取代。
若雁翎刀確實好用,取代環首刀,成為大梁官軍的正式佩刀,并為后世沿用的刀制,那就會成為他在位期間武功的一個象征物。
哪個皇帝,不想自己的文治武功留名青史?
哪個兒子,不想自己的表現,比父親要更為出色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?
想到這里,蕭綱心情有些激動。
看著被砍斷的草席卷,又想想李笠匯總的直刀、彎刀使用情況,以及雁翎刀的形制,很快下定決心。
他要召集刀匠,以及武臣,對直刀、彎刀以及雁翎刀的優缺點進行評定,一旦確定,那么騎兵彎刀、步兵雁翎刀,就會成為官軍正式裝備。
那么《雁翎刀譜》、《彎刀譜》的編寫,也得提上日程了。
左右見天子對新平公上呈的雁翎刀十分滿意,識趣的稱贊起李笠來。
雖然他們和李笠沒什么關系,但陛下喜歡給兵器做《譜》,新平公獻彎刀、雁翎刀,正好引得陛下興致勃勃,他們趁機奉承幾句,合情合理。
蕭綱見自己用人得當,想著李笠在徐州這一年多以來的表現,愈發滿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