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已入秋,看來徐州局勢今年不會有什么變故。
少府寺在徐州辦產業,經營煤、鐵制品,收入頗豐,而蕭綱在徐州的耳目,所見所聞,暫未發現李笠有什么不軌之舉。
這一點很重要,徐州為兵家必爭之地,戰事不斷,一旦徐州刺史有圖謀,收買豪族人心,拉攏地方武裝,天長日久,就會尾大不掉。
蕭綱可不想出現第二個蕭道成,所以打算過得一兩年,等徐州局勢穩定,就讓皇子出鎮徐州,把李笠調回來。
若齊國再次南犯,徐州危急,讓李笠率軍去救即可。
徐州刺史一職,確實太重要了,長遠來看,還是得皇子坐鎮才讓人放心。
但現在看來,或許李笠多在徐州待幾年會比較合適?
蕭綱思索著,李笠此次獻刀,確實激起了他的興致,而李笠在徐州的所作所為,并無不妥之處。
譬如軍備,之前李笠就改進鎧甲,制布面甲,此次還把布面甲的使用情況一并匯總、上呈。
這是很正常的表現,李笠憑借軍功起家,關心軍備無可厚非,對方如此用心改良軍備,可見心思用在正道上了。
若李笠一門心思在建康鉆營關系,‘用心不正’,蕭綱認為這才是值得警惕的行為。
可以看得出,李笠在徐州刺史任上,盡職盡責,蕭綱覺得若留李笠在徐州多做幾年刺史,極大可能把徐州經營得更好。
這可能是其他人做不到的。
蕭綱已經看過李笠最近上呈的“經營徐州之新方略”,其上所列措施,看起來前景都很不錯,若給李笠時間加以實施,或許...
等過得一兩年再說。
人是會變的,年紀輕輕的李笠,驍勇善戰,若在徐州刺史任上待久了,真的很危險。
也許人不會有那個想法,但只要具備那種實力,就是隱患。
蕭綱就擔心將來,將來一旦朝中出事,長期鎮守徐州、驍勇善戰的李笠,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蕭道成。
但蕭綱又覺得,出身微寒的李笠,并無宗族可以仰仗,與出身蘭陵蕭氏的蕭道成不一樣。
李笠在朝中,根本就沒什么人脈,結交不了士族,也不可能被士族接納。
李笠除了赫赫軍功,沒有任何依仗,唯一能依仗的,就只能是皇帝的信任。
這樣的人,若長期遠離中樞,無法結交朝臣,無法引朝中重臣為奧援,就只能給皇帝做鷹犬。
其榮辱興衰,只在皇帝一念之間。
或者,李笠留在徐州更合適?
作為一把刀,外可抵御強敵,內可震懾淮南,一旦淮南牧守之中有誰敢對建康有所企圖,恐怕也只能想想而已,不敢付諸實施。
因為李三郎在徐州看著他。
想到這里,蕭綱又拔出那把雁翎刀,仔細端詳。
好刀,若只是收著做擺設,太浪費了。
不如,過得兩三年,看看再說吧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