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笠漸漸放慢馬速,最后扯住馬,將兩刃槊交給靠上來的部曲,隨后下馬,卸甲。
今日的運動量夠了,沒必要加練,李笠認為一力降十會,所以馬槊用得好壞與否,基礎在于力量和騎術。
單純練習力量和騎術,在城內府邸里的健身房以及室內馬場就能進行。
他今日出城,除了在這馬場里大場地練槊熱身,就是要看看騎兵們的訓練情況,順便看看自己辛辛苦苦攢下來的戰馬情況如何。
一行人往隔壁演武場走去,走路時,腳上傳來“啪嗒、啪嗒”的聲音,那是靴子后跟上馬刺棘輪轉動弄出的動靜。
馬刺是個好東西,方便騎者以雙腿駕馭馬匹。
當然,前提是馬匹適應這種駕馭方式。
騎戰時,因為騎兵雙手要使用武器,無法拉扯韁繩,也無法使用馬鞭,若有了馬刺,騎兵能更好的依靠雙腿駕馭馬匹。
所以李家部曲的靴子(騎馬時)都裝上了馬刺,連帶著鄱陽諸將的部曲們都是如此。
與此同時,馬刺也在徐州軍騎兵中推廣,所以一旦有人走路帶著“啪嗒、啪嗒”的聲音,就必然是“徐州驍騎”來了。
一陣“啪嗒、啪嗒”聲中,李笠來到另一個演武場里,這是個室內場地,場地相對較小,主要用于騎兵技戰術的演示教學。
此刻,騎兵教官“梁孝言”正在用訓練矛,與‘助教’一起,向學員們演示騎戰時長矛交戰招式的原理。
兩人帶著護面,身著‘作訓服’,一‘攻’一‘防’進行演練。
但不是騎馬,而是相向快步走,模擬兩騎對沖,‘兩騎’交錯的‘一瞬間’,手中訓練矛的軌跡能讓學員們看清楚。
這種教學方式,是為了展示騎戰時兵器招數的攻擊、格擋等原理,方便學員理解各種動作后面的真實意義。
經過多年實踐,這種教學方式效果不錯,畢竟騎兵交戰時,交手時動作一閃而過,旁人根本就看不清楚。
講解完畢,學員們依次上場,和助教對練,琢磨交戰技巧。
化名梁孝言的段韶,見李笠來了,但對方擺擺手,意義是不想打斷教學,他便點點頭,站在旁邊。
段韶已經漸漸習慣了自己的身份和處境,李笠對他的軟禁外松內緊,加上妹妹在李笠手里,所以他很老實。
反正逃也逃不掉,就只能老實當教管官。
而李笠對于騎戰技藝的各種奇談怪論,即所謂“原理”,讓段韶越想越覺得有意思,擔任教頭期間不斷和學員討論“原理”,也讓他不時有“恍然大悟”的感覺。
段韶征戰幾十年,雖然后來是以全軍主帥的身份帶兵打仗,不需要時刻沖鋒在前,但是,多年實戰練出來的技藝并未生疏。
不過,對于自己掌握的技藝,他其實是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”。
譬如馬槊(矛),為何運用起來有那么多講究?
按李笠所說,“是因為杠桿原理呀!”
好端端的直刃環首刀,為何要弄出個弧刃的“柳葉刀”?
按李笠所說,“因為對于騎兵而言,這樣更合適劃割,而不容易卡刀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