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此,李笠有補償,把長子的爵位讓給侄兒,也給林氏的娘家人,指點了不少財路。
但李昕如今已過二十,按說該跟在叔叔身邊磨煉,以便為入仕做準備,但目前,依舊只能留在鄱陽。
雖然掛了個將軍號(雜號將軍),以及一個虛職,卻也暫時無法踏入仕途。
這一切都事出有因,李笠多次寫信,向吳氏以及林氏,說明原委,但有些話,得當面說,才顯得有誠意。
所以黃姈此次回鄱陽,就是要好好和林氏說說話,感謝林氏這些年的付出。
并且讓林氏放心,李笠這個做叔叔的,肯定會照應侄兒。
林氏知道李家的希望就在李笠身上,只要李笠的地位穩,兒子不愁沒有前途,而娘家也搭上了順風船,沒什么好擔心的。
面對黃姈的道謝,林氏笑道:
“都是一家人,謝什么謝?我孝敬姑婆,大郎孝敬主母,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你讓三郎放心,鄱陽這邊,一切都好。”
“你這次回來,要待多久?”
這話問到點子上了,黃姈此次回來,肩負李笠托付的許多任務,因為要處理的事情很多,目前無法定下確切時間。
畢竟,李笠在鄱陽的產業,分明面上的,和見不得光的。
而且莊園事務需要認真理一理,畢竟這幾年,她和李笠都不在鄱陽,是靠著管事們,管理諸多事務,是時候親自來理一遍了。
“難得回來一次,可不能急著走,再說,我得多陪著娘說話,”黃姈笑道,“也替李笠,孝順一下娘。”
一旁,小家伙忽然哭起來,奶娘趕緊哄,被這么一打斷,黃姈順勢結束談話。
轉到自家院子,登上閣樓,看著外面的大片良田,以及這規模不小的莊園,她有些感慨。
白石村已經今非昔比,而這個莊園連同周邊農田,算是李家在鄱陽的‘新家’,但從莊園建成那天起,到今年以前,她就沒住過一日。
因為當時黃姈在建康居住,后來又去了寒山,李笠自己,也沒在莊園住過多久。
鄱陽(饒州)經過七八年的發展,已經大變樣了,但這里是李笠的根,所以需要精心維護。
因為李笠無法分身,所以黃姈接著回家奔喪的契機,回到鄱陽,為李笠分憂。
轉回房間,黃姈看著案上的一塊銅礦石,及其壓著的一疊厚厚資料,陷入沉思。
南鄱水上游的樂安,因為可以大量提煉“水銅”,所以經過多年發展,已經變成一座常住人口過二萬戶的大城。
饒州經過多年屯田、開荒,糧食產量逐年遞增,如今靠著州內糧食產出,就可以養活新平、樂安兩地無數工、商。
定居的百姓也越來越多,所以,無論是糧食供應、勞動力數量,已經比當初增加了許多倍。
那么,樂安附近一處巨大的寶藏,可以考慮‘開挖’了。
其所在地形,經過多年的勘探,已經被初步摸清楚了,只要時機成熟,就能立刻‘挖出來’。
卻不知這“時機成熟”,還要等多久才會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