鄱陽王蕭范與內侍王利進行對質,王利一口咬定,是蕭范綁架了侄兒,以此要挾他給御膳投毒。
蕭范承諾,事后,即便王利為了保密而自盡,也會給其兄一大筆錢財,讓其父子安度余生。
蕭范質疑的其他細節,譬如兩人何時碰頭,王利一一說了,說的碰頭時間,確實是蕭范在宮里的時間段。
至于投毒所用毒藥,王利說,是蕭范給的一個小瓶子,瓶子里,裝的是如水一般的毒藥。
而投毒方式,就是王利試毒前,把毒藥抹在右手拇指,試毒時,喝完甜羹后,拿著碗的右手,不動聲色把拇指貼入碗中,使得毒藥入羹。
如此一來,王利沒事,但皇帝吃了甜羹,就會毒發身亡。
至于那毒瓶,今日給拇指抹上毒藥后,就已經碾碎,不留痕跡。
這一投毒方式,讓太后和大臣們聽了只覺后背發涼:確實,如此投毒,一旦旁人不注意,沒看到王利拇指的小動作,就不會注意到甜羹已經被下毒。
蕭范聽到這里,不再和王利糾纏,得太后同意,問南郡王蕭大連,問對方,是如何“聽到風聲”,判斷有人今日要投毒?
蕭大連見蕭范垂死掙扎,試圖拉他下水,坦然承認:他之前收買了宮中內侍。
外臣勾結內侍,哪怕只是探聽宮中消息,也犯了大忌。
蕭大連知道自己在宮中有眼線的事情暴露后,會承受一定的后果,但只要能扳倒蕭范這個居心叵測的奸賊,他無所謂。
“王利這陣子經常走神,似乎心中有事,微臣想到先前,兄長是在宮中為人所害...”蕭大連說到這里,聲音有些哽咽。
他并不是面對蕭范回答,而是向太后陳述。
“微臣,不想再讓人有機會在宮中作惡,于是明知犯禁,也還是收買了幾位宮人,請他們平日多個心眼,一旦發現有誰不對勁,立刻告知。”
“微臣得知王利似乎不妥,便暗中觀察其家人,他有一兄,有一侄兒。”
“果不其然,其侄已經多日未見露面,似乎出了事。”
“王利為內侍,平日常為御膳試毒,微臣思來想去,心中不安,所以...”
“微臣結交內侍,窺探禁中,愿受處罰,請有司依律治罪!而指使內侍投毒,行大逆不道的逆賊,太后!定要將其明正典刑!”
太后看看南郡王,又看向鄱陽王:“鄱陽王,你還有什么要說的?”
蕭范回答:“微臣以為,王利所說拇指沾毒、下毒,此法即便得逞,但毒性大不了,毒不死狗。”
“他選擇給甜羹下毒,一定是毒藥苦澀或有怪味,毒若放到其他菜肴容易因為味道奇怪而敗露,所以需要甜味遮掩,那么,一定是...”
“微臣,已經想出辦法,知道該如何證明清白。”
蕭范緩緩說著,原本緊鎖的眉頭已經松開:“臣請太后允許,微臣命人,從府邸取來一物,證明清白。”
鄱陽王府已經被圍,太后剛剛確定。
事關重大,她決定把投毒一事弄清楚,看看幾位重臣,見大伙都認可,便允許蕭范召來一名隨從,回王府拿一件物品。
當然,得有禁軍隨行,那隨從才能順利往返。
一來一回需要時間,太后應蕭范請求,讓人準備了九碗糖水。
蕭大連見了,覺得奇怪:你想干什么?
但他能夠確定,蕭范此次跑不了,因為投毒者王利,已經指證蕭范是主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