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指認,除非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是謊話,那么,任由蕭范怎么辯解都沒有用。
要知道,去年,獲救的湘東王妃指認湘東王的妾弟是謀逆主謀,理由是被囚期間,聽賊人口誤,提到了一個人。
那個人是湘東王妾弟王珣,當時王家兄妹無力辯解,紛紛去有司投案,等候發落。
若不是事后捉到了真正的真兇,確定了湘東王妃所聽到的“口誤”,是逆賊故意為之,那么,王家兄妹早就完蛋了。
他正在琢磨,卻聽蕭范說:“甜羹要甜,得用糖。”
蕭大連覺得這是廢話,蕭范接著說:“糖分幾種,有蜂蜜,有飴糖、餳糖,有蔗糖等。”
旁邊,王褒看著蕭范,心情復雜,他真希望蕭范不是投毒主謀,但如果蕭范不是真兇,那么真兇又會是誰?
如果能盡快揪出真兇,那還好,若揪不出來,事情就麻煩了。
試想一下,若有人隨時可以在宮中飲食下毒,但又無法將其揪出來,那么,太后和皇帝,還敢在宮里住下去么?
如果搬出皇宮,回東宮住下,這像什么話?如果不搬出去,皇帝有個三長兩短,那該怎么辦?
王褒心亂如麻,卻聽蕭范繼續說:“這些糖用在膳食中,若要分辨,不是不行,卻殊為不易。”
“譬如飴糖、蔗糖,甜味相近,想要通過品嘗飲食加以區分,困難至極。”
“但是,微臣卻有辦法,用簡單、直白的方式,將其分辨出來,至少,能把蔗糖和其他糖分辨出來。”
太后聽到這里,看看那幾碗擺好的糖水,覺得莫名其妙。
蕭大連同樣覺得莫名其妙,不過他認定蕭范無法自證清白,所以想看對方要如何狡辯。
過了一會,蕭范要拿的物品,隨從已經拿回來,不過,是由別人轉交到蕭范手中,防的是那隨從給蕭范暗傳消息。
該物品經過侍衛們檢查,發現是個裝著藍色液體的小罐子。
蕭范向太后請示:“罐中之物,為顯色藥水,微臣偶然所得,各舀一勺,放入每一碗糖水之中,會將糖水染成藍色。”
“過一會,有顏色變成深紅的,該糖水為飴糖或蜂蜜所制。”
“若依舊是藍色,此糖水,為蔗糖水。”
“也就是說,用罐中之物,可分辨糖水是否為蔗糖水,此為顯色法。”
太后看向眾臣,見無人有異議,便讓一名內侍來按照蕭范的請求,進行“試驗”。
九個碗各自倒入些許藍色液體后,本來基本無色的糖水,就變成了淺藍色。
不一會,其中六碗糖水,顏色由淺藍,變成了淺淺的紅色,雖然顏色淡,但還是能看出為紅色。
另外三碗糖水,依舊是淺藍色。
事前,蕭范請太后命人準備三碗飴糖水,三碗為蜂蜜所制糖水,三碗蔗糖水,用的是同樣圖案的碗,也不做任何標記,且打亂順序后擺好。
現在,太后命人拿起糖水變成淺紅的碗,看其碗底標記,果然,這六碗裝的是飴糖水和蜂蜜所制糖水。
三碗未變成紅色的糖水,都是蔗糖水。
蕭范又請求,對那碗有毒的甜羹進行“顯色”,看看顏色會否由藍色(被顯色藥水染藍)變成磚紅。
這甜羹作為物證,已經證實有毒,太后同意蕭范的請求,讓內侍舀了一勺“顯色藥水”放進碗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