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近午時,軍營里,食堂廚房內,炊事員們忙著煮飯做菜,人人都忙碌不已。
灶臺上架著好幾口大鐵鍋,各有一名炊事員站在這些鐵鍋前,握著如同鐵鏟一般的炒菜鏟,奮力攪拌著鍋里的青菜。
突擊檢查食堂的李笠,在廚房里走了幾圈,對烹飪用料很滿意。
他辛辛苦苦賺來的錢,是用來養兵的,不是用來養碩鼠的。
花十文錢做伙食費,必須得有八文錢吃進兵的肚子里,至于剩下那兩文,一文是經手人的工資,一文是算是食材損耗。
自古以來,后勤就是**的高發區,譬如伙食這一塊,只要心夠黑,就可以不動聲色發大財。
而這個時代里,喝兵血最常見的套路,就包括克扣伙食。
對于李笠而言,這種行為不可接受。
他的軍隊,日常訓練的訓練強度很高,將士們的伙食必須有保障,才能堅持下去,才能鞏固訓練成果。
誰敢克扣伙食,就是挖李笠的根,他就要對方死。
徐州軍的戰斗力強,是因為主帥把大頭兵當人來用,而不是當成榨汁原料來榨。
李笠離開熱騰騰的廚房,來到附近的地埋式沼氣池旁,看著這個對食堂廚房灶臺供氣的“氣源”,聽管理員講解沼氣池的運行情況。
當頭第一個問題,就是問:“沼氣池的導氣管還容易堵么?”
“不堵了,如今,大伙都有經驗了。”管理員笑起來,一臉尷尬。
李笠也笑起來:“你們的經驗可不能捂著,得帶徒弟,讓更多的地方用上沼氣池。”
尷尬在眾人的笑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,至于這尷尬由何而來,當然是有不好明說的原因。
當初在鄱陽,開始使用沼氣池的時候,大伙都缺乏經驗,包括李笠。
他只知道沼氣池的概念,具體怎么弄,不清楚,慢慢摸索了幾年,技術員們才初步清楚該怎么管理沼氣池。
在寒山,軍營里修起沼氣池,同樣問題多多,要么沼氣池不出氣,要么其導氣管(排氣管)總是堵。
管路堵了,那就要疏通,沒有經驗的人去疏通管道,經常被管道里噴出來的玩意糊臉。
沼氣池里,裝的都是全軍營的排泄物,可想而知被這些玩意噴到臉上,那場景有多么尷尬。
但比起沼氣池爆炸,被池子里的玩意糊臉都是小事一樁:沼氣池爆炸可是會出人命的。
即便是在后世,也偶有新聞:住宅小區/路邊化糞池,因為熊孩子作死扔炮仗進去(一般是井蓋的孔眼),導致井蓋被炸飛。
“我們在軍營修沼氣池,用沼氣灶,目的就是為了省錢,哪怕寒山的煤價不高。”
李笠說得很坦然,“而沼氣池里漚熟的..可賣做肥料,是一筆不少的收入。”
“但是,一切的前提是保證安全。”
“一次次地安全事故,事后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,變成了一條條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,這都必須嚴格遵守。”
“用沼氣做燃料生火,就如同在玩火,玩火很危險,不小心的話,命就會沒了。”
李笠說了一通,至于管理人員聽沒聽進去,那就天曉得了。
不過他對這些人管好沼氣池有信心,因為沼氣池漚出來的肥料,銷售所得,管理人員是有“提成”的。
也允許炊事班晚上開小灶,煮夜宵,賣給手里有幾個閑錢的兵卒們。
這是最簡單的利用人性:有好處,才會有動力。
甘于奉獻、不求回報的人不是沒有,但太少了,李笠自己都做不到無私奉獻,就不去強求他人。
蕓蕓眾生,總是免不了趨利避害,所以與其用繁雜制度來束縛管理者,還不如給點甜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