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這些人成為制度的受益者,自然就會認真維持制度的運轉。
忙了一圈,已到飯點,李笠走進食堂,與兵卒們一起用餐。
順便和大伙聊聊伙食問題,聽聽大伙對食堂有何意見。
當然,他也要聽聽炊事員們的說法,看看有什么難處。
軍隊里的食堂,由“炊事班”負責,其成員為炊事員,即伙頭兵。
食堂和用餐者,相互間容易產生矛盾,這很正常,因為大食堂做的是“大鍋飯”、“大鍋菜”,而人的口味多有不同。
正所謂“眾口難調”,軍隊食堂要做到伙食“人人滿意”是不可能的,免不了有人抱怨飯菜不好吃。
也不乏抱怨“同一盆菜,咸淡不均”等等。
雙方有了矛盾,但都沒錯,所以需要有“和事佬”來協調,否則矛盾積累起來,就會有怨氣。
以李笠的身份,不可能天天蹲“基層”當和事佬,對此他做了對應的安排,有人監督食堂伙食問題。
今日有此舉動,說白了就是走個形式。
彰顯他體恤下情,讓兵卒們對他有親近感。
當官,總免不了‘表演’一下親民,走個形式,沒什么不好意思的。
因為真正有些“昧著良心”的事,李笠都已經做了。
臨近年底,李笠此時變成“散財童子”,給將士們帶來一個好消息:
“今年,大伙打了許多仗,眼見著就要過年了,軍府準備了許多兌換券,分發給大伙。”
“這兌換券為紙制,可以在城里那些指定的商家處,根據其上所寫內容,兌換各種商品,大伙就把這些商品,當做年貨吧!”
這確實是好消息,在場兵卒們喜上眉梢。
李笠又說:“我今日是提前說一聲,具體事宜,后續自會安排,就在這幾日間。”
“兌換券為紙制,為防偽造,有一些防偽措施,具體是哪些措施,軍府發放兌換券時,會告訴你們的。”
“不過世間總是有一些能人異士,精通各種技藝,可以偽造許多物件,所以這兌換券是有期限的。”
“請大伙務必在截止日期前,把兌換券用出去,逾期可就作廢了。”
聽著聽著,有人疑惑起來:直接發物品不就行了,何必多此一舉,搞什么兌換券?
李笠當然知道將士們會有疑惑,卻打算裝聾作啞。
因為他的行為,類似于玩火。
玩得好,事半功倍,玩脫了,那就是一地雞毛。
不過,人缺錢的時候,哪來那么多講究。
他認為自己只要把套路玩好了,成功幾率還是很大的。
。。。。。。
數日后,軍營東門,大量不明身份的男子聚集在門口,手里拿著紙牌,上面寫著“收兌換券”。
只要有人從里面出來,這些男子就會喊起來:“高價收兌換券,價錢好說!”
兌換券,指的是軍府發放給將士們的一種紙制憑證,用這種憑證,可以在城里一些指定的大商家,兌換一些緊俏的商品。
這種兌換行為,是立刻生效的,不存在“本店暫時無貨”的情況。
正是因為兌換是立刻生效,不需要排隊待貨,所以“高價收購兌換券”有利可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