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隊兵馬簇擁著一輛牛車,往皇宮而去,牛車中,湘東王蕭繹一手扶著扶手,一手捂著腹部,臉色凝重。
腹部隱隱發脹,讓他有反胃的感覺,方才接連干嘔,吐了幾口酸水。
不過沒吐血,所以,病情并未加重。
過了一會,反胃的感覺輕了許多,腹部也不那么脹了,蕭繹漸漸坐直身子,板著的臉,漸漸浮現喜色。
事情進展順利,尚書省的刀光劍影過后,輔政大臣都完蛋了,被尋陽王、宜都王的手下殺害。
“聞訊趕來”的侯安都,攻入皇宮,該殺的關鍵人物,都殺了,包括內侍之中的那些東宮故人。
太后、皇帝,還以為侯安都等人是被尋陽王、宜都王蠱惑...
現在,按計劃,被挾持的尋陽王、宜都王,應該已經被那些“發覺被騙”的將士們砍死。
發動宮變的兩位皇叔斃命,但宰輔及眾多官員、禁軍將領在這次宮變中喪生,那么,善后事宜,自然得他這個臥病在床的卸任相王來主持。
蕭繹會赦免侯安都等人“不明是非、為奸臣利用”所犯下的闖宮大罪,讓其戴罪立功,平定叛亂。
而在此次“宮變”中,心腹幾乎傷亡殆盡的太后,連同皇帝,已經無法擺脫蕭繹的控制。
控制了皇帝,就有了大義名分,對付諸王,輕松很多。
蕭繹想著今日發生的事情,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:
裝個病就能來個“螳螂捕蟬、黃雀在后”,早知如此輕松,我何必猶豫那么久?
上巳節那天,他突然腹疼如絞,后來緩解,雖然并未致命,腹部卻時不時發脹,并有沉墜感。
按照姚僧垣等醫師診斷,像是積食癥。
所謂積食癥,是由于飲食不潔,或暴飲暴食,導致食積停滯不化,滯留腸胃。
或脾胃虛弱、飲食不慎而食滯內停,引起腸胃脹滿不適。
上巳節當天,蕭繹所用飲食和家人無異,并未暴飲暴食,自己平日也未有脾胃虛弱的癥狀,所以,他認為自己要么是真的倒霉,吃入不潔飲食。
要么,是有人投毒。
有人對飲食投毒,卻因為茶水和食物都經過蒸煮,所以毒性弱了許多。
他吃下去后,沒有中毒身亡,卻因為輕微中毒導致腸胃不適,使得吃入肚子的食物停滯不化,滯留腸胃,引發積食癥。
正如山中河道被雜物堵塞導致河水流通不暢,漸漸堰塞形成湖泊那樣,他的腸胃被積食撐大,所以時不時反胃、發脹,并有沉墜感。
還會食欲不振,且口中有酸腐之氣,那就是胃積食的氣味。
只要將積食清理,“河道通暢”,此病自然就會痊愈。
但是,接連幾日的催吐,并未把積食吐出來,若以湯藥“消食”,時間較長,且未必有效。
一旦病情拖延,極有可能會惡化,本來無大恙的腸胃,會漸漸受傷、傷勢惡化,到時候就會轉變為奪命的重病,不久于人世。
初步估算,若積食癥無法治愈,持續影響人的食欲,會讓人體質變弱,百病乘虛而入。
如此一來,病人可能長期病懨懨,也能活個十幾年,又可能腸胃損壞,只能活個一兩年。
這是蕭繹暗中所請醫師診斷后的看法,蕭繹賞其百兩黃金,以作遺屬安家之用。
然后裝病,在人前吃什么吐什么,然后偷偷進食,補充體力。
他不確定積食癥能否治好,若治不好,自己是“病怏怏活十幾年”,還是腸胃損壞,活個一兩年就死。
但他不甘心就這么結束一生,因為那個位置,近在咫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