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城公李笠作為外戚,促成了皇帝御駕親征,此舉惹來洶洶物議,羊鹍知道清流們都群情激奮。
他聽到了不少風聲,知道建康城里許多人對于李笠的不滿,已經在快速積累,遠超當初新稅制實行之時。
因為皇帝御駕親征,意味著尚武,而士族們不希望皇帝尚武,以至于寒族武人可以靠著軍功得皇帝提拔,爬到他們頭上去。
。。。。。。
徐州寒山,軍營,梁森與諸將研究作戰方案。
前軍已經出發,前往兗州,即將對東面的齊國泰山郡、東北面的碻磝地區發動進攻。
兵貴神速,前軍輕裝上陣,后續兵馬要帶著輜重跟上,中間不能有紕漏。
為了避免出現紕漏,騎兵要撒出去,護住戰線側翼,提防齊國騎兵突襲。
接下來的一系列作戰,梁森都已經做了安排,但那時第一階段作戰,等拿下碻磝之后,大戰才剛開始。
梁森指著輿圖上的幾個區域,緩緩說著:“敵軍未必會按著我們的構想,在我們預定的戰場和我們決戰,他們騎兵多,有極大優勢來選擇決戰場地和時機。”
“我們要做的,是不惜代價,確保官軍的戰略勝利,什么是戰略勝利?就是拿下并守住青州。”
“所以,碻磝必須守住,讓河北齊軍無法從容調動大量兵馬前往青州,對方一定會爭奪碻磝,但也知道我們能把碻磝守得如鐵桶一般。”
“若入冬后黃河封凍導致碻磝暫時失去牽制能力,也得守住。”
“所以,戰役的關鍵就是碻磝,圍繞碻磝的攻防,關系到整個戰略的成敗。”
“我軍要守碻磝,就得守住泰山郡,守住兗州,守住泗水河道,大體上來說,就是一道近千里的長線,這條長線上,任意一點被擊破,會有什么后果?”
“沒有后果,我軍攻占碻磝,駐軍要在無外援的情況下守一年,兗州各城也是,所以,我軍沒必要為了守住這條長線,處處布防,不給對方以逐個擊破的機會。”
“但是,船隊必須在泗水上來回巡視,避免齊軍攔河筑壩,對沿河城池、堡壘施展水攻...”
對于即將開始的大戰,梁森有絕對信心獲勝,這兩年多一來,徐州軍可沒閑著,一直都在備戰。
隨時都能作戰。
此次李笠拉來了“一個大項目”,徐州軍承擔打硬仗的職責,具體該怎么做,李笠交給梁森和彭均來辦。
彭均負責防御,防御齊軍可能對徐州施展的進攻。
梁森負責攻,攻下碻磝,然后以“攻勢防御”,化解齊軍對碻磝的進攻,而不是單純的抱頭防守。
攻勢防御說得輕松,做起來難,因為齊軍的騎兵眾多,本來就屬于優勢進攻方,他要和對方對攻,稍有不慎,就會全軍覆沒。
不過,梁森會和彭均聯合作戰,彭均也不是單純的防,兩人互相配合,盡可能化解齊軍攻勢。
具體該怎么做,李笠不干預。
梁森知道這是一次對自己能力的“大考”,所以絲毫不敢懈怠。
雖然還有李笠在后面“以防萬一”,但他覺得沒必要讓李笠分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