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,一旦皇帝駐蹕淮陰成為事實,那士族們江南莊園的收獲,要經過長途運輸才能運到行在,供應自家日常所需。
如此,日常生活成本大幅增加,長途運輸得不償失,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、布匹、瓜果蔬菜不如在當地購買。
然而買東西要花很多錢,士族們本來靠著大莊園自給自足,在建康城里住得舒舒服服,往后得拿錢從市面上買生活物資,這算什么?
日子沒法過了!
所以,當寒族們極力支持皇帝駐蹕淮陰之際,士族們也群情激奮,極力反對皇帝離開建康、長期滯留在外。
無數人的請求,匯集到蕭大款這里,他作為錄尚書事的相王,必須主持公道,勸阻皇帝的荒唐之舉。
但對于蕭大款而言,要考的不只是士族們的人心,還有風險。
一旦皇帝在淮陰設行在,意味著淮陰成為事實上的國都,由此引發的一連串變動,后果難以預料。
現在,蕭大款想明白了,皇帝駐蹕淮陰,才是李笠的真正目的,而御駕親征,是實施手段而已。
李笠攛掇皇帝御駕親征,就是讓皇帝嘗到攻城略地的甜頭后,為了北伐,想要駐蹕兩淮,以便就近練兵、用兵,發動新一輪北伐。
與此同時,饒州“剛好”發現大銅礦,其產量之驚人,足以承擔皇帝駐蹕淮陰、實行一系列“新政”的費用。
然后,李笠又以“兩淮實行府兵制”,直接收買兩淮寒族、武人乃至各地寒族、武人的人心。
直接挑動士族、寒族之間的激烈對峙,為皇帝拉來大量支持者。
這些支持者可能在朝中人微言輕,但兩淮各地出現的請愿和萬言書,讓皇帝占據了輿論優勢。
所以,整件事是一個大陰謀,去年夏天就已經開始實施,彭城公李笠是主謀,鄱陽王蕭嗣是同黨。
蕭大款當時還以為李笠想要以御駕親征為借口,挾持皇帝到淮北。
現在看來,李笠從一開始,就打算實現“皇帝駐蹕淮陰”之目的,為此花了大半年時間造勢。
皇帝被御駕親征的大獲全勝迷得神魂顛倒,對李笠言聽計從,說什么就是什么。
太后也不知怎么回事,就這么任由兒子被李笠擺布。
兩淮寒族在此次北伐出力頗多,如今得知皇帝有意駐蹕淮陰,又要在兩淮行府兵制,這對兩淮寒族來說是天大的好機會,哪里會放棄。
李笠造勢成功,其他人現在想要阻止,已經晚了。
因為沒人可以在正面,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制止李笠攛掇皇帝駐蹕淮陰,更別說鄱陽王蕭嗣奉命入京,今日也要在大朝會上表明態度。
不久前,蕭嗣已經獲皇帝任命,在饒州“監礦”,替皇帝掌握樂安頭銅礦這一棵巨大的搖錢樹。
在蕭大款看來,蕭嗣以宗室藩王身份,和身為外戚的李笠內外勾結,控制皇帝。
蕭大款想著想著,雙手緊握成拳。
一會,朝會上,恐怕沒人可以從正面駁倒這兩個人。
這就是圖窮匕見,其他人反應過來,已經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