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,曲阿,城外東南側,南北、東西兩條運瀆交匯之處,碼頭上熙熙攘攘。
人群之中,衣著尋常的胡煒正與路邊攤販聊天,因為他算是曲阿人,所以說的是本地方言,能和同樣說著曲阿話的攤販聊得起勁。
“建康要行直百錢,喚作泰安通寶,面值一陌,你們都知道了吧?”
胡煒問,和他交談的中年攤販點點頭:“知道,稅署已經說了一個多月了。”
“鄉下的親戚也知道了?”
“知道嘍,往來的貨郎也時常念叨,如今,大伙都知道,到了建康,做買賣時,陌是足陌,如此一來,稍不留神可就要吃虧了。”
攤販賣的是草席,因為胡煒一下子買了大半,加上是家鄉人,所以攤販話很多,幾乎是有問必答。
胡煒有些“憂慮”的說:“如此一來可不妙,到了秋天,商賈們收貨、收糧食,可是要以短陌算錢、結賬的。”
“我們這里都是以八十為一陌,而許多糧食是要運到建康的,這一進一出,一陌就虧了二十文。”
“商賈們可不會吃這個虧,這個虧,就只能老實人受著。”
“今年年景不錯,糧食賣不上價,而一石糧食再虧個四五十文,種地的鄉親,日子可沒法過了。”
中年攤販聽到這里,嘆了口氣:“誰說不是呢?災年怕糧食沒收成,所以盼豐年。”
“然而豐年是有收成,卻怕糧食賣賤了,辛苦一年所得,連債都還不起。”
“不過稅署管的市集,據說是按老規矩收購糧食、布匹、絲、麻,給的是直百錢。”
胡煒故意問:“直百錢你們敢用?”
周圍幾個攤販湊起熱鬧:“這錢誰用誰是傻子!”
“就是,直百錢誰用誰是傻子!”中年攤販笑起來,一口爛牙見了光。
“大伙都說了,秋天,到稅署市集賣了糧食,拿到手的那什么寶...直百錢,馬上就換成五銖錢。”
“不要說過夜,過半個時辰都不行!”
朝廷的信用,特別是錢幣這一塊,在民間等于沒有,許多年前就是這樣了。
所以,“那什么寶”對于百姓來說,等同于歷代臭名昭著的“大錢”,是官府騙百姓血汗錢的兇器,多拿一會都不行。
“那什么寶”分量是十五銖,所以,就只值三文,而不是標稱的一陌(一百文)。
胡煒又聊了一會,緩緩離開,隨從扛著幾卷草席,跟在后面。
皇帝及文武官員到曲阿祭拜帝陵,所以曲阿城比往日熱鬧許多,人也多了許多。
回城的道路上,到處都是人,雖然沒到接踵摩肩的地步,卻也擁擠不堪。
胡煒看著眼前的熙熙攘攘,想起彭城公說過的一段話: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”
其出處,來自《史記》中的貨殖列傳。
商人逐利,做買賣想要發大財,訣竅就是找到“利”的藏身之處。
胡煒本不會做買賣,或者說,不會賺大錢,后來給彭城公打理產業,慢慢的磨練出來。
從一個新手,變成一名“老卒”,可即便歷練了十來年,他還是跟不上彭城公關于“逐利”的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