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酒這種奢侈品,就是他割韭菜的刀之一,按徐州、饒州的成功經驗來看,一定能好好割富貴人家的“韭菜”。
不過,一個小吏能有這么寬廣的視野,難能可貴。
“你叫什么名字?什么職務?”
李笠問,那吏員心跳加速,趕緊說出姓名、職務,見彭城公掏出小冊子記上,心中狂喜。
這可是在彭城公處留名了!
彭城公喜歡提拔有才干的人,不在乎其出身!
。。。。。。
彭城公府,入宮探望女兒歸來的黃姈,向李笠說起自己的擔心:皇帝新納的妃子張氏,似乎頗受寵愛,萬一...
“皇帝對皇后如何,在于皇后娘家地位如何。”
李笠緩緩說著,一臉平靜,“當然,所謂的夫婦相敬如賓...皇帝自古以來都是孤家寡人,就別強求了。”
“那萬一...平安生下的是女兒呢?”
“還是那句話,皇帝對平安好不好,在于我這個丈人,實力夠不夠強。”
黃姈知道李笠說得有理,但作為母親,對女兒的事,難免“關心則亂”。
李平安懷孕后,皇帝晚上便沒了陪伴,后來江夏王蕭大款向太后提議,為皇帝納妃。
妃子的人選,江夏王提了一個“建議”,那就是故利亭侯張纘的女兒張氏。
張纘出身范陽張氏,范陽張氏為梁國外戚。
張纘娶高祖第四女富陽公主,其女張氏雖然非富陽公主所生,但以嫡母的身份來論輩分,是先帝(追封)蕭大器的表妹,為當今皇帝蕭詢的表姑。
不過,張氏僅比李平安大一歲。
太清三年,張纘因為介入了雍州刺史、岳陽王蕭詧與荊州刺史、湘東王蕭繹的爭斗,喪命,當時其女張氏年幼,還有一個妹妹。
現在張氏姊妹均已年過十四,長得亭亭玉立,樣貌出眾。
面對提議,太后沒有直接表態,而是召見李笠,問李笠的看法。
李笠能有什么看法,他當然不想女兒受委屈,但事實是拒絕這一次,還有下一次,以及無數次。
且皇后懷孕了,皇帝晚上沒人陪伴,不是個事。
基于權力斗爭的考慮,李笠也希望皇帝多幾個妃子,那么生下皇子的幾率就會大增。
只要少帝有了子嗣,就不怕出意外后,皇位因為絕后而被皇叔笑納。
即便這些女人生下皇子,也是以李平安為嫡母,這就是現實。
所以明知道蕭大款如此提議是個陽謀,要分皇后的寵,李笠也只能表示樂觀其成,為女兒換來一個“有容人之量”的好形象。
所以,太后為皇帝拿主意,選了張氏為妃。
皇帝對樣貌出眾、精通琴棋書畫的張氏頗為喜愛,陪伴李平安的時間明顯少了許多,這讓黃姈覺得不安。
畢竟論起門第,出身范陽張氏的“張妃”,比李平安“高貴”得多了。
她能想明白,這是個陽謀,能想明白,皇帝有兒子,哪怕不是李平安所生,對李家而言,也是一個很關鍵的保障。
那么,皇帝納妃引發的漣漪,會形成什么樣的影響?
對此,李笠則不置可否,他認為看事情的角度,不能局限于后宮爭寵。
“皇帝是孤家寡人,各種意義上的孤家寡人,平安不可能完全抓住對方的心,皇帝的后宮,不可能只有一個女人。”
“你防得住張氏,防得住下一個新入宮的嬪妃?”
“那,那萬一....”黃姈依舊是“關心則亂”,李笠聳聳肩:“平安是我唯一的顧忌,他們最好不要忘記這一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