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開封出發,走水路入淮時,可根據不同的水道,抵達壽陽,或者鐘離。
所以,以開封為航運樞紐,可以很方便的調動大量軍需物資,支撐大軍在河南乃至淮河一帶作戰,北軍南犯,必取開封。
反之,南軍北伐,若控制了開封,同樣可以通過四通八達的水道,將淮水地區大量軍需物資北運,支撐大軍在黃河一線作戰。
雖然這么做是逆水行舟,但是水運總比陸運好。
且從開封往西,走水路經滎陽可入黃河,北伐軍走這一路渡河北上,后勤有保障。
所以,河南道行臺把治所放在開封,有一種“與河南共存亡”的意思,只要開封頂住敵軍進攻,就能為后方爭取時間,動員更多的軍隊參戰。
若齊軍敢繞過開封,對河南南部以及淮北地區發動快攻,就得面臨隨時被人從后偷襲、打悶棍的危險。
李笠說了一通,蕭詢聽得明白,不過李笠還有一些事沒說,因為說出來,只會被人當瘋子。
歷史上,正是因為開封(大梁)水運便利,到了后來隋朝開通大運河后,經過唐朝數百年的發展,開封成了極其繁華的大都會。
到了宋代(北宋),成了大名鼎鼎的“汴梁”、“東京”。
李笠陪著皇帝在城頭巡視,蕭詢興致勃勃,想到此次北伐,終于收復河南地區,哪怕還未站穩腳跟,依舊心中高興。
如此一來,還差益梁地區,便可恢復劉宋全盛時期的版圖。
他覺得,自己如今才十幾歲,還有大把時間勵精圖治,實現數百年來,無數帝王將相想要做,卻做不到的事:結束亂世,統一天下。
看著城外蒼茫大地,蕭詢只覺信心滿滿,如今的關鍵,在于朝廷必須牢牢控制河南。
河南地區易攻難守,隨時面臨齊國的巨大威脅,官軍要在河南站穩腳跟,就必須“特事特辦”,用盡一切辦法,控制住這遼闊的平原地區。
讓大量土地的產出,以及人口,成為朝廷可以充分調動的資源,只有這樣,才能為將來的新一輪北伐,提供有力地支持。
正舉目遠眺之際,忽有內侍近前,不過找的是大司馬。
李笠見對方示意,便走到一邊,低聲問:“何事?”
那內侍有些猶豫,不過還是把事情說了出來。
官軍收復河南,齊國河南州郡官員以及一些百姓北逃,多有家眷走失、為官軍俘虜者。
前不久,就有官軍收攏了一群逃難百姓,在這些人當中,發現有官眷。
李笠聞言心中一動:官眷?你一個內侍來找我說這消息,莫非...
莫非這官眷是美貌小娘子?下邊想送給皇帝,但又不好直接送,所以找我來背鍋?
內侍見李笠示意“繼續”,便說:“這官眷,待字閨中,出身可不得了呀...”
“是名門閨秀?”李笠問,內侍點點頭:“是滎陽鄭氏女,容貌出眾...”
滎陽鄭氏,門第一流,在北朝的地位(門第),據說不遜王、謝之于南朝。
而一個待字閨中、容貌出眾的名門閨秀,成了梁軍的“戰利品”,恐怕皇帝,才可以享用這個“戰利品”。
“此人情況如何??”李笠問,這必須搞清楚,至于名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