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后寢宮,李平安倒在黃姈的懷中大哭,她已經得知噩耗,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,但依舊悲痛欲絕。
蕭詢走了,留下年幼的女兒,以及還未誕生的孩子,走了!
一開始,李平安得知蕭詢偶感風寒,并未覺得有什么,畢竟人難免生病。
過幾日,得知蕭詢病情有些反復,需要休養,心中不安,但也沒往那方面想。
又過幾日,得知蕭詢病重,李平安憂心忡忡,要去探病,被勸說為了穩妥起見,還是莫要接近病榻。
最后,噩耗傳來,皇帝病逝,這是黃姈親自說的,李平安聽過只覺得天旋地轉。
因為有數日鋪墊,李平安的心情不是驟然墜入深淵,所以還扛得住,哭著要去見蕭詢最后一面,被娘阻止,說這樣對身子不好。
到了今日,黃姈才把真相告訴女兒:其實李平安那日和太后聊天,太后忽然離開的原因,就是因為皇帝駕崩。
死因,是刺客行刺,而刺客,是偽做滎陽鄭氏女的“鄭貴人”。
皇帝駕崩,為了避免懷有身孕的李平安得知后受不了、出意外,人們才不得不說謊,但瞞是瞞不住的,只能編善意的謊言,也好讓李平安心理受到的沖擊小一些。
不然,突然間得知良人死了,這換做誰,心里都不好受。
李平安哭著埋怨,埋怨父母為何不早些告訴她真相,以至于連蕭詢的最后一面都沒見著,黃姈只能不住安慰,心中擔心不已。
但擔心的卻不是女兒。
女兒其實很堅強,加上有娘家人在,不會因此郁郁而終,黃姈擔心的是時局。
皇帝暴斃,事情不可能瞞得太久,所以,太后很快召集宰輔,包括錄尚書事的江夏王蕭大款等宗室,宣布了噩耗。
以及死因:皇帝酒后失言,使得鄭貴人誤會,以為自己父親鄭蘊被官軍擊殺,悲痛欲絕,行兇勒死了皇帝,隨后自盡。
皇帝遺體,江夏王等宰輔看過,并無異議。
畢竟此事有先例:晉時,孝武帝司馬曜因為酒后失言,被寵姬張貴人捂死。
然而皇帝駕崩,一個問題就出現了:皇位怎么辦?皇帝并無子嗣。
但皇后和張貴人有身孕,太后認為,須等皇后、張貴人臨盆,若誕下皇子,則“父死子繼”。
若生下的都是女孩,皇位歸屬,屆時再說。
與此同時,太后宣布了一件事:以大司馬、彭城公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。
雖然江夏王表示反對,宰輔們也多有反對意見,但太后力排眾議,執意讓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,所以,這事情還是定了下來。
于是,李笠成了眾矢之的。
原因,在“都督中外諸軍事”上。
都督中外諸軍事,就是統領中軍、外軍,直接掌握最高軍權,為權臣篡位前,必然擁有的頭銜之一。
有了這個頭銜,雖然未必能掌控外軍,尤其是各都督區的軍府兵,但對中軍的控制是絕無問題的。
如此一來,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大臣,控制皇帝、中樞易如反掌,想要改朝換代,容易許多。
現在,開始有人造謠,說李笠意圖不軌,布局害死了皇帝女婿,然后趁機奪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