鄱陽,大雨傾盆,州廨聽事,鄱陽王蕭嗣站在屋檐下,看著外面雨簾,不發一言。
皇帝死了,大司馬、彭城公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,消息傳到鄱陽,讓蕭嗣愕然。
他知道接下來,李笠若不想死全家,就只能沿著一條路走下去。
如此一來,這頭猛虎,就成了梁國最危險的敵人,讓人坐立不安的是,這頭猛虎,幾乎沒有敵手。
出鎮在外的宗室們,不會傻乎乎等著看皇后、張貴人生下的是不是男孩,因為還有數月時間,足夠李笠布置妥當。
即便到時候皇后、張貴人沒能生下男孩,難道李笠就會心甘情愿擁戴新君即位?
不可能。
新君即位后,對于毫無恩惠的李笠,不可能信任、重用,李笠也不會相信自己能得新君信任、重用,必然要反。
所以,宗室們不會等,李笠也不會等,不用等皇后、張貴人臨盆,戰爭就會開始。
那么,作為蘭陵蕭氏子孫,蕭嗣只能站在家族這邊。
即便他不想與李笠為敵,不想和李笠刀兵相見,也不可能站在李笠這邊。
因為只要改朝換代,前朝宗室必然面臨斬草除根的命運,雖然齊、梁換代后,前朝宗室活下來不少,但畢竟都是蘭陵蕭氏子孫,且不具威脅,高祖手下留情了。
而對于齊明帝諸子,除了那個聾啞的蕭寶義,高祖可是趕盡殺絕。
獨獨走了個鄱陽王蕭寶夤。
想到這里,蕭嗣有些茫然。
蕭齊末代鄱陽王蕭寶夤,在大禍臨頭之際,僥幸逃往魏國,于是立志報仇,多次率軍南下,攻打梁國邊境城池。
又任徐州刺史,厲兵秣馬,一心一意要報仇。
后來魏國大亂,蕭寶夤奉命入關中平亂,因功進位車騎將軍、尚書令,隨后,因懷疑魏廷要鳥盡弓藏,便據關中稱帝,旋即兵敗身亡。
蕭寶夤的經歷,說明一個亡國宗室即便再努力,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場空。
蕭嗣覺得自己若走這條路,即便能有蕭寶夤的作為,走到最后也只能是一條死路。
想著想著,蕭嗣不由得對當初自己的決定感到無奈。
三年前的這個時候,也是三、四月間,發生宮變,帶兵入宮護駕的湘東王隨后去世,當時就有個機會在他面前,李笠勸他放手一搏。
爭輔政藩王之位。
但蕭嗣權衡利弊,覺得自己要爭輔政之位,必然引發諸王起兵,雖然有李笠在自己一方,戰爭極大可能以他勝利而告終,但如此一來,禍福難料。
宗室內斗,必然讓外人漁翁得利。
所以,蕭嗣選擇回避,離京到鄱陽上任,開采大銅礦,為朝廷開源。
如此一來,皇叔輔政,李笠必然會被太后當做救命浮板死死抓住,皇帝以李笠女兒為后。
女兒為后,李笠有了保障,就不會鋌而走險。
三年時間,發生的事情,證明了蕭嗣的判斷,李笠作為皇帝丈人,盡心盡力輔佐女婿北伐。
兩次北伐,大獲成功,皇帝的聲望大漲,而蕭嗣在饒州,采礦事宜也辦得有聲有色。
只要皇后生下皇子,被立為太子,那么李笠就會作為忠臣,繼續為朝廷效命,保皇帝平安。
蕭嗣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慶幸,結果,皇帝居然死了。
皇帝一死,李笠欲做忠臣而不得,只能造反。
而蕭嗣作為梁國宗室一員,只能響應其他起兵的族人,與這頭猛虎對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