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后天晴,彭蠡湖面,大量戰船逆風航行,劈波斬浪,往東南而去。
船隊之中,主帥座艦上,南海王蕭大臨看著四周密密麻麻的船只,只覺熱血沸騰。
湘州出產大量竹木,所以能建造大量巨型戰船,使得中游各州水師實力強勁。
大船各有名號,有“飛龍”、“翔鳳”、“金翅”、“青雀”,以及高大的樓船。
許多大船裝著大量拍桿,拍桿發拍后,一擊便可擊沉中小船只。
此次諸王起兵討賊,聚集起來的水師,擁有大型戰船數百艘,蕭大臨的座艦,則是高達五層的大型樓船,船上兵卒上千,本身就是個活動的堡壘。
各船之中,搭載許多兵馬,船隊抵達彭蠡湖東南畔鄱口之后,兵馬登陸,便能沿著鄱水,往鄱陽而去。
但大船笨重,水戰時搶風、搶速很吃力,所以水師之中,數量更多的是各類中小型快船。
譬如蒙沖、斗艦,以及快船“鴆舸”。
鴆舸,是一種形體狹長的快船,有棹手七八十人,航行時來去如飛,疾如風電。
蕭大臨的水師,如今光是“鴆舸”就有上千艘,護衛在船隊四周,氣勢洶洶,他站在樓船頂上舉目望去,只見到處都是船,仿佛要把湖面鋪滿。
前方,前軍戰船忽然吹響號角,蕭大臨拿起千里鏡看去,卻見東南湖面上,出現密密麻麻的帆影。
那是鄱陽逆賊拼湊起來的水師,得知王師即將抵達,便想來個垂死掙扎。
蕭大臨勉強看得清,對方所謂“水師戰船”,大部分都是小船,即便也有一些大船,和己方相比,大船的數量明顯少了許多。
這些大船,恐怕大半是饒州水師戰船,再加上一些大型民船湊數,整個船隊看上去,規模倒也龐大,有些氣勢。
一會,將有一場大戰,但在蕭大臨看來,對方卻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。
他的水師開始備戰,鼓聲、號角聲響起,此起彼伏。
船隊當中,許多船上有火光大作,濃煙四起。
這不是失火,而是兵卒們點起火爐,要熔鐵為汁,等交戰時,居高臨下,將熔融鐵汁潑灑到敵船之上。
熔融的鐵汁澆到船上,能夠直接點燃船體,澆到人身上,人即便披著鐵甲,也一樣會被燙得皮開肉綻,死路一條。
蕭大臨看著將士們備戰,心中激動,再看看前方漸漸明顯的敵軍船隊輪廓,心中充滿期待。
雖然鄱陽逆賊是烏合之眾,但不能掉以輕心,蕭大臨戰前聽將領們分析,知道不能輕敵。
烏合之眾當中,多是熟悉彭蠡湖水情的漁民、船民,甚至是從良的水寇,所以有可能利用彭蠡湖區特殊的水情,出奇制勝。
什么是特殊的水情?
彭蠡湖在左里以南湖區,有許多淺灘,看上去好像能行船,可大船過去后,就會擱淺。
不明水情的人,行船時就容易遇到這種問題。
之所以會如此,是因為彭蠡湖這數百年來不斷“南侵”,左里以南湖區,數百年前其實是陸地。
譬如,秦漢之際,漢高帝(劉邦)在豫章郡北設梟陽縣,此縣到了劉宋初年被廢。
廢縣的原因,是因為彭蠡湖湖水南侵,導致梟陽地界變成沼澤,縣城淪為湖中島,然后被水淹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