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馬家以卑鄙行徑篡奪曹魏大權,又公然在大街上殺害天子,所以,晉朝沒臉強調“忠君”,只敢說“以孝治天下”。
若司馬家的皇帝勵精圖治,保得天下太平,沒發生八王之亂,沒讓更大的慘劇發生...
取而代之的“XX(年號)盛世”,晉軍橫掃四方蠻夷,皇帝被稱為“天可汗”,那么,誰在乎司馬懿父子身為魏臣時為了奪權,做過的那些齷齪事?
車隊抵達宮門,李笠下了車,步行通過宮門,向內走去。
身后,牛車,也下來幾人,跟著向前走。
雖然,太后(因為新君未立,尚為太后)許李笠以車駕于宮內任意行駛的特權,但李笠很低調,沒有動用這個特權。
也無必要。
向寡婦們耀武揚威,這種行為太丟臉了。
更別說寡婦之中,還有自己可憐的女兒。
李笠今日入宮,是例行向太后問安,并做一些事,再順便探望女兒,走在廊下,看著兩旁一臉敬畏的男男女女,思緒萬千。
他還是不想殺人、斬草除根,覺得在確保“安全”的前提下,改為某種形式的軟禁或許也可以。
因為屠殺前朝宗室,本來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。
曹魏善待遜位的漢帝劉協,而曹魏并未亡于前朝宗室之手。
司馬晉并未對曹魏宗室趕盡殺絕,遜帝一脈相傳的陳留國,還延續到南朝時期,晉國并不是亡于前朝宗室。
晉、宋換代,宋武帝劉裕殺遜帝,以及一些宗室(并未殺絕),這才開了壞頭。
劉裕死后,輔政大臣和少帝起了沖突,于是廢立皇帝,以及后來一系列的權力斗爭、劉宋宗室內訌,都和前朝宗室沒有任何關系。
關注公眾號:書友大本營,關注即送現金、點幣!
宋、齊換代,齊高帝蕭道成殺光劉宋宗室(但有人逃到魏國去了),可后來屠殺高帝、武帝子孫的人,是叔奪侄位的齊明帝蕭鸞,和前朝宗室沒有關系。
齊、梁換代,齊武帝蕭衍殺前朝帝室,鄱陽王蕭寶夤逃到魏國,雖然屢次南犯,但斷送了梁國國祚的不是蕭寶夤,而是侯景。
問題出在哪里?
李笠認為是開國前三代皇帝之中出現了少帝(不含梁國),導致本來就不穩固的君權變得暗弱,才出了事。
劉裕稱帝時五十七歲,在位兩年就去世,新君劉義符才十六歲,無法與輔政大臣融洽共處,急著親政、抓權,導致矛盾激化,被廢殺。
齊高帝蕭道成,稱帝時五十二歲,在位三年左右,但其太子蕭賾當時已四十二歲,并且深度參與了齊國的建立。
所以蕭賾即位后,皇位穩得很。
結果太子蕭長懋早逝,蕭賾也于當年去世,由皇太孫蕭昭業即位,此時,蕭昭業二十歲。
很快,蕭昭業就被輔政皇叔蕭鸞廢了,蕭鸞后來索性自己當了皇帝。
蕭鸞去世,十五歲的太子蕭寶卷即位,一上來就為所欲為,很快就玩脫了。
所以,朝代更替的原因,是皇位傳承過程中,出現了少帝臨朝,導致君權暗弱,大權旁落,最后江山被人篡奪,和前朝宗室沒關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