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李笠家祖輩的譜系,現在清楚了:
趙郡李氏——潁川李氏(漢時)——江夏李氏(后漢時)——寓居浙東的江夏李氏(晉)——寓居鄱陽的江夏李氏(宋、齊、梁)。
所以,將來新朝天子的郡望,為江夏李氏,源自趙郡李氏。
李笠看完譜系,覺得有些尷尬:編,你們就可勁的編。
隔了將近兩百年,彭蠡湖畔打漁的李家,怎么就和江夏李氏扯上關系了?
扯來扯去,真扯上趙郡李氏了!
還“李颙攜家人躲避孫恩之亂,從會稽走陸路去江州避難,中途去世,兒子定居鄱陽,繁衍至今...”
這不是牽強附會么?
經得起查證么?
晉時名臣、魚梁吏出身的陶侃,雖然后代在官場默默無聞,但好歹有陶淵明這個出名人物,到了梁時,還有身份無疑問的后代,被官府征辟。
結果和陶侃同時期的李矩,其子李充有名,孫輩開始就漸漸泯然眾人,默默無名了將近兩百年,突然跳出個打漁的“鄱陽李笠”,聲稱是李充的后代。
這不是扯談么?
李笠看著張鋌擬定的資料,總覺得不靠譜。
李充之子李颙的經歷不顯,只知道作為郡孝廉入仕,似乎是個小官,沒有留下多少記載,也不知這位到底有多少個兒子。
正是因為不知道李颙有多少個兒子,其事跡不顯,正好可以做手腳,畢竟那是將近兩百年前的事了。
兩百年時間,許多家族都已經開枝散葉,后代分布各地,要渾水摸魚也不難。
不然也不會有人收買官吏,篡改戶籍,把自己編做士族,或者冒稱祖上有軍功,享受各種特權。
但李笠擔心,萬一哪個江夏李氏后代,仔細翻閱族譜,發現李颙并沒有孫子,或者并無兒子在鄱陽定居,那...
總不能讓我面對滿朝文武的質疑眼光,放話:“不管你們信不信,反正我信了!”
李笠合上資料,放到一邊,雙手抱頭躺下,陷入沉思。
毫無疑問,禪讓是政治游戲,而政治人物給自己找一個有名的祖宗,也是政治游戲。
他可以看不起禪讓這種游戲,卻要遵守游戲規則,所以,認祖宗、給自己臉上貼金,也是必須做的。
至于他的出身到底是不是這樣,誰在乎?誰會戳破?
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游戲規則,用受禪稱帝,掩蓋權臣篡位之實,講的是個“體面”。
權臣有了體面,百官也有了體面:
不是我們不盡忠哇,是皇帝順應天命,把江山讓給了德才兼備之人,那么,我們做新朝的官,也是順應天意。
受禪稱帝的新君,為名門之后,這不就正好印證了天命所歸?
不然大伙以一個山野村夫為一國之君,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?
所以,即便人人都知道禪讓就是篡位,知道禪讓后的遜帝“暴斃”,其實就是被殺的,知道新君自稱的名門出身,多半是假的,卻沒人會戳破。
這就是政治,就是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。
想著想著,李笠摸摸自己的臉,自嘲的笑起來:
“原來是你,趙郡李氏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