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心懷怨恨的人們,面上帶著笑容,心中卻會以最惡毒的詛咒,詛咒李笠出問題,與此同時,必然暗中醞釀著什么。
所以,李笠特地出巡,從淮陰出發,向西行進,過豫州懸瓠,入沔北,于宛城、穰城停留。
再南下,去襄陽、荊州,然后乘船由長江順流而下,過湘州、郢州,走一個來回,安撫各地民心。
愿意為朝廷效力的地方豪強、各類人才,李笠會給機會。
那些坐壁觀望,態度不明的地頭蛇,李笠會適當安撫。
至于那些面上恭順,但心中怨氣滿滿、憋著勁要搞事的人,李笠會繼續“釣魚”。
在許多地頭蛇不服氣、怨氣沖天的情況下,楚軍若北伐,勝了還好,若戰事不利,甚至吃了敗仗,恐怕后方會起風波。
所以,梁森覺得前方的路并不平坦,還得小心翼翼的走。
“走完這一圈,怕不是要到明年了。”梁森提醒李笠,“外出太久,會不會...”
“就怕他們不鬧事,日盼夜盼,盼著呢。”李笠看著眼前潺潺流水,一臉輕松,“只要我們自己不亂,別人,就別想有機可乘。”
“不怕賊不來,就怕賊惦記,我就怕,他們鋌而走險..”梁森擔心的是李笠的個人安全。
很顯然,沒人可以從正面挑戰朝廷,挑戰李笠。
但是,卻可以靠三五死士實施的成功刺殺,讓李笠“崩”。
李笠一旦出意外,那可就不妙了。
梁森已經有了決心,萬一李笠出意外,他無論如何,都要守住李笠打下的偌大家業,確保新君坐穩位置。
但是,光靠他們這幾個元從故舊的決心,屆時還不能完全穩住大局。
因為其實許多文武官員目前是僅對李笠信服而已,未必信服李笠的兒子。
所以,李笠需要時間來鞏固新朝的根基,行事必須謹慎些,尤其得提防刺客行刺。
。。。。。。
襄陽,某食肆里,說書人端坐大堂中央,手中拿著報紙,不說故事,而是給食客們講“時事”。
其實就是念報紙上刊載的“新聞”,以及“連載”的志怪故事。
因為許多人不識字,看不懂報紙上的內容,卻又想通過報紙,了解各地發生的事情,或者了解商訊,所以,但凡有說書人念報紙的地方,總是會聚集很多人。
有人氣就有商機,所以店家會專門雇傭說書人,給客人們講故事、念報紙,來個皆大歡喜。
大堂一隅,幾個男子默默聽說書人念完報紙,叫來伙計,結賬。
順便要幾張手巾擦手,因為他們用餐時,點了炙羊肉,吃完后手弄得有些油膩。
年輕的伙計,看著食案邊上放著的卷紙盒,按耐著心中鄙夷,對幾位客人解釋:“這紙巾,就是用來擦手的。”
“用紙擦手?擦得干凈?”一個年輕人問道,他是這幾個人當中,看上去年紀最小的一個,說話帶著口音。
“是,這是專門用來擦手、擦臉的紙巾...”伙計伸手從卷紙盒里扯了一張紙,給客人們演示插手效果。
“這是餐巾紙,吸水,又不容易碎,擦完就扔,水泡一陣子就爛了,不占地方,方便得很。”
那年輕人和同伴,看著伙計演示紙巾的用法,將信將疑,自己用紙擦過之后,發現果然效果不錯。
結了賬,這幾個人離開食肆,沿著街道向前走。
走著走著,來到街邊一處空地,幾個人聚在一起,低聲交談,看上去,仿佛是在等人,閑聊打發時間。
“你們方才都聽到了,姓李的要來襄陽。”一個中年人低聲說著,說著外地方言。
“屆時,襄陽城內必然戒備森嚴,所以機會,恐怕只有一次。”
過往行人來去匆匆,沒人注意這幾個男子。
中年人看著街景,漫不經心的樣子,說的卻是大事:“如果不合適,不要勉強,實在不行,一路跟著,找機會下手。”
“他回程必然要去鄱陽,來個衣錦還鄉,我先帶人去鄱陽布置,你們若未能得手,那么,就在鄱陽,給他一個驚喜!”